第三年,小呂氏如願生了兒子林振起,年齡比林振文還大半歲。
爹娘那樣的态度,倆兄弟又這麼努力,林青山和何氏在林家的處境可想而知。
結婚兩年後的五年,林青山和何氏的頭頂上都壓着無子這塊石頭,夫妻倆腰杆子就沒挺直過。一直到林振文出生,這種情況才有了變化,所以才說這個兒子是他們的命根子。
林振文是胎穿,不過直到三歲前,确切的說是被牛甩進河裡之前,他的記憶都是模模糊糊的,大概進水那一瞬間激發了大腦潛能,他才想起了所謂的“前世”,隻是一直到現在記憶都稱不上絕對完整。
他知道自己穿書,男主角,也就是林振興以後科舉出仕,一路貴人提攜,步步高升,然後娶高門妻子,子孫滿堂。
他以一己之力改換林氏家族的門庭,堪稱天下寒門子弟的典範。
不過很可惜,這一切和他們大房并不相關。
林振興去參加鄉試,名次尚未公布,林仲田和呂氏就會主持分家,主要就是把他們一家子分出去。
樹大分支,要說分家其實也正常,盡管這個分家節點教人看不慣。
農門供養讀書人不容易,都是以全家人十幾年的辛苦勞作為代價。更不用說,其中能讀出成績的,更是千裡無一。
林振興号稱是林氏舉全族之力培養出來的,但要說最主要的貢獻還是林仲田和他三個兒子。畢竟,族人隻是特定時候才相幫,他們家裡卻每年每天都在為這個忙活。
像現在酷暑炎熱,前天剛收完自家麥子,林青山林青河就出去當短工了,就為了掙夠林振興秋後的學費。
兩個壯年勞動力不在家,地裡的活還是得幹。像他娘何氏忙的更狠了,除了固定要去喂養牲畜打豬草,還要下次拾麥穗,這才幾日,整個人就脫了層皮。
夫妻兩個跟老黃牛一樣,任勞任怨。說沒有私心是假的,他們就盼着林振興有出息以後能拉扯一把林振文。
這樸素的願望因為分家徹底破産。
認真想想,他們分家當時的情況可能比上一輩好不了多少。要知道他大爺爺于科舉是屢試不中,林振興卻是連着考了縣試、府試、鄉試,來回路費住宿吃飯等花費,全家幾年的積累恐怕都被消耗殆盡。
“窮秀才,富舉人”,當時林振興才看到第二階段的影兒,林家根本尚未得到實質好處。所以,雖說大房分産七成,大概也就隻得幾畝田地。
結合随後林振興就中舉的情況,分家相當于大房被變相的淨身出戶。
辛辛苦苦大半輩子,最後啥都沒有,大房一家的郁悶可想而知。
事情發展到這裡,對大房來說,結果還不算太壞。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他們看清局勢,和老宅劃清界限,努力生活,未必不能活出精彩。
隻不過親兄弟,打斷骨頭都連着筋,在外人看來,他們和林振興仍然是一家人。
林振興入朝後,很快便得到了上官賞識。官運亨通的同時,他的強硬也得罪了不少人。
這把火燒到了大房一家,原主受連累,被林振興政敵以莫須有的罪名關進了大牢。
林青山和何氏就這一個兒子,盡管家境普通,自小也舍不得他吃一點苦。孩子嬌氣,哪受得了牢獄之苦?
夫妻倆當即就要求助林振興,卻被林仲田和呂氏強硬攔截。他們言說興哥兒無根無基,能走到今日全靠自己,你當大伯的不給他助益就罷了,絕對不能拖累他。
結果可以預料,重刑之下,林振文沒堅持幾日,就慘死獄中。
知道這件事情後,林振興直接闖進了金銮殿,為弟伸冤。皇帝感念其兄弟情深,不僅沒有處罰他,還把案件交給他親自審理。
主角出馬,一個頂倆。最後,林振興不僅把直接兇手繩之以法,還重創敵對陣營,正式成為首輔文定乾陣營的中流砥柱。
事情塵埃落定,林振興立刻回鄉祭拜堂弟。他當着全族給林青山磕頭賠罪,言道堂弟因他出事,他心惶恐難安,官他不做了,回來給堂弟守墳。
一時間,林振興名聲大噪。
大家誇他有情有義有擔當,都說這事不怪他,隻怪罪魁禍首濫用職權。現在貪官受到懲罰,林振文終于沉冤昭雪,可以安息了,九泉之下他肯定十分感謝堂哥。
甚至還有人陰陽怪氣說都怪林振文倒黴,要不然林家這麼多兄弟,怎麼出事的就是他?
當初看到這段,林振文心裡很是膈應。
原主是比不上林振興會讀書,本事大,但是論事怎麼能颠倒黑白?沒有林振興他不會入獄,更不會受刑喪命,怎麼,最後他還得感謝林振興?
再說林振興的道歉,聽着讓人心生感觸,其實根本不可能實現。林振興是林氏族内最有出息的年輕人,因為有他,全族都支棱起來了,突然說要放棄仕途,就是林青山和何氏答應,族裡也不會答應。
這個道理他都能想明白,林振興難道不懂?
這件事情後面是怎麼處理的,書裡雖然沒有交待,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林振興的官途并未中斷。
啧啧啧!
整體來看,他們一家妥妥就是工具人啊,俗稱大冤種!
所以,還是趕緊分出去的好。
這三年,林振文每日都在思考怎麼才能名正言順從林家分出去。
隻他人小言輕,真要是大喇剌說出來,他不會有事,大家隻會說他爹娘教導不利。到時候一個不孝罪名砸下來,他們一家就完了。
到底咋辦啊?林振文想的腦殼疼。
旁邊傳來敲擊木闆的聲音。
林振文偏頭,随即精神一振。
他瞅準機會,迅速往外一滾,這次何氏沒有察覺,他順利下了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