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菜中的五花肉塊,表面有一層蓬松的脆皮,内部則肥美香醇而略有嚼頭。
乍入口會以為有些油膩,吃幾口卻覺得越吃越是令人食指大動。
第二道菜,是羊肉做成的炸肉串。
這道菜一般是用竹簽或金屬簽子串上肉塊做成的,但“食堂”的廚房裡,顯然不會有這種東西。
這沒有難住秋墨。
他竟然以銀筷子代替了簽子,穿上約有半塊麻将大小的腌制羊肉塊來制作肉串。
羊肉塊串好之後,即可下油鍋炸制,再撒上一層白芝麻即成。
炸制時使用的羊肉十分肥嫩,烹饪後脂肪則被炸出了許多。
色澤、形态方面,已經不像生肉時那般油膩,看起來竟然有一種柔滑清爽的感覺。
肉塊外面是一層金褐色的薄薄脆皮,咬開裡面是淡褐色的熟羊肉。
口感滑嫩細膩,芝香濃郁。
與上一道炸豬五花肉相似的是,它雖然是炸制的食品,卻并不令人感到油膩。
第三道菜,是用雞肉做的酥肉。
雞胸肉切成手指般粗細的肉條,腌制後裹上雞蛋面糊,寬油炸制。
撈出後複炸一次,再撒上少許椒鹽即可。
雞肉的脂肪含量極低,因此即使炸制,也通常不會讓人感到油膩。
不過,這道菜工序雖然十分簡單,但火候難以掌握。
新手往往要麼沒炸熟,要麼炸過頭變得幹硬甚至焦糊。
而秋墨炸出來的酥肉,卻是外酥裡嫩,調味鮮美。
不得不說,這道菜的表現也十分良好,令人滿意。
第四道菜,是用牛裡脊肉做的煎牛排。
牛肉的滋味雖然濃香,但卻有肉質粗硬、咀嚼不易的缺點。
這道牛肉排卻是設法回避了這一缺點。
它的做法,是選出所需肉塊,之後用菜刀刀背或側面反複拍打。
直到牛肉纖維寸寸斷裂,方可改刀切成大片。
此時可将牛肉腌制一段時間後下鍋,兩面輪流煎制,翻面一次即可。
烹饪時應噴灑烈酒去腥提鮮,最後加适量蒜泥、姜末與鹽,以熱油略翻炒後即可裝盤。
這道菜中的牛肉排,不僅口感柔軟細膩,那酒香與蒜香、姜香混合出的獨特醇香,更是令人胃口大開。
而最後一道湯菜,則是以肥羊肉丁與西紅柿泥炖煮而成的羊肉湯。
西紅柿洗淨後,以湯匙刮磨表皮,可使得皮肉分離,徒手便可剝下西紅柿皮。
去皮後的西紅柿切丁,以少許熱油翻炒,加鹽翻炒成泥狀後,加入大量開水煮沸成湯。
西紅柿湯煮開之後,再往裡面放入羊肉繼續煮制。
羊肉湯裡煮制的羊肉,是切成指甲大小、便于烹饪的碎塊。
肉質本身軟嫩肥美,隻需煮熟便已軟爛濃香了。
最後,再撒上香菜碎、蔥花,加胡椒粉攪拌,即可出鍋。
西紅柿的酸味與香菜碎的清香、蔥花的辛辣,驅散了羊肉菜肴難免會有的膻味與油膩感。
如此的四菜一湯,雖說有些單調、缺乏搭配感,但無論哪一道菜,都實在屬于“米飯殺手”之類。
以前在京城的時候,黎芝也十分喜歡這幾道菜。
因為喜歡,所以雖然沒有做過,但做法卻還記得。
自己之前居然吃得那麼飽?黎芝實在太懊惱這一點了。
早知如此,就該吃半飽,或者不吃的。
雖然“咖喱”的味道也不錯,但哪有秋墨做的這幾道菜好吃啊?
當然了,可能最懊惱的是秋墨本人。
畢竟,他之前吃下“咖喱”的量是最多的。而這次,吃自己做的菜肴,他卻是吃的最少的了。
之前,他就沒想過應聘廚師可能會立刻試菜的可能性嗎?黎芝不由得在心裡思索這個問題。
或許之前真的沒有想到這一點吧?
可能,就連應聘廚師這件事,都是剛剛想出來的呢。
大家都不餓的結果,就是再怎麼好吃的菜,也吃不下多少了。
因此,這四菜一湯雖然美味,但卻令人惋惜地剩下了許多。
現在的天氣這麼炎熱,剩下的菜不會壞掉吧?想到這一點,黎芝就心疼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