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趙瑤君就是在刻字。
相傳蒙恬在秦一統天下後發明了毛筆,而在秦始皇還沒有大一統之時,各國大多用反圓刀、弧刀在蒸發水分後的竹簡上刻字。
若是寫在書帛錦緞上,則用一種叫“聿”的竹筆蘸墨書寫。
後來蒙恬外出打獵,寫字時認為“聿”太容易劃破書帛。他剛好打獵時打到兔子,就想着兔毛柔軟,将其攢聚在“聿”的下端書寫,替換竹筆頭,就不會勾破書帛了。
于是秦統一六國後,就漸漸用毛筆了。
力量系比起什麼雷系、冰系來說,不像魔法,也不炫酷。好在趙瑤君是力量系的頂尖那波異能者,所以她才能在末世苦扛三年。要不是她最後沒吃的,力量耗盡,她也不會嘎了。
她現在隻有兩成異能,但對于力量的控制,再沒有人能比趙瑤君熟悉的了。
趙瑤君的力量控制十分精細,力量輕快起來的時候,可以在感官敏銳的變異藤蔓還沒發現前,就将它瞬間輕柔飛快地剖開剖開藤蔓,取出它的晶核。
她的力量也可以沉重到在喪屍堆裡面拳拳爆頭,讓屍體殘肢橫飛遍野,腦漿流滿地面。
此刻,趙瑤君飛快刻字,心裡無比得意。
【嘿嘿嘿,我以為多難呢?不過小小刻字,輕而易舉!】
【反正我又不用知道意思,這個字無論怎麼彎彎繞繞,我隻要控制好力道,跟着原版來複刻就是了。】
嬴政已經開始舉着他心愛的一米六的青鋼長劍,在寬闊的殿中舞劍舞得虎虎生威,密不透風了。
聽到趙瑤君的心聲後,他忍不住放下劍,坐到她身邊看她刻字。
原先想着小孩手軟弱無骨,若她服軟,自己就換聿讓她蘸墨在布帛上寫一寫。沒想到嬴政湊近一看,果然發現趙瑤君能絲毫不費力的将字刻得和模闆一模一樣。
嬴政意外的挑眉:“我兒真是個神童!小小年紀就能将字用刀筆寫得如此工整舒美,想來是吃透了這本《秦律》了。”
這樣突然其來的誇獎,讓沉浸在自得情緒裡的趙瑤君讪讪一笑:“阿父過譽了。”
【吃透《秦律》?太誇張了,其實我一個字都不認識。】
【不過阿父你看我連刻字都會,今天又表現得那麼好,我能不能不寫了?】
原來小女兒大字不識一個,嬴政指了指其中的一個字:“我兒瑤君如此聰慧,既然都會了,那寡人考考你,這個字念什麼?”
【這我哪會呀?】
趙瑤君看了一眼,隻見嬴政指着一個彎彎扭扭看上去還挺複雜的秦篆。她看不懂,隻好根據自己後世普遍的猜字技巧,随便猜一猜。
【這個字左右結構,左上有個跟監獄一樣的一道門。左下是兩個火字交疊在一起。右上邊有個像繩子一樣的人字,下邊還有個吊字。】
趙瑤君眼睛一轉,小腦瓜轉得飛快。
【對了,我抄的範本是秦律!大秦律裡說的都是犯法如何定罪的。難道這個字的意思是,一個人在監獄裡被人吊着,他周圍都是火在燒。這種類似的酷刑,好像是炮烙之刑吧!】
嬴政嘴角微微抽搐,聽着她一通好似很有道理,其實完全是胡編亂造的話,有些默默無語。
趙瑤君再三想了想:“阿父,這個字是否是炮烙的烙字?說錯了也不怪我,這個字先生沒教,我又怎麼會認得?”
嬴政道:“此字乃是黥面的黥字。罷了,既然你逃學,那不如明日起随寡人上朝去。寡人下朝批完奏折,親自教你讀書。”
嬴政越說越覺得自己這個想法,有萬分的好處。
小女兒瑤君有預知之能,又能通過心聲洩露天機。帶她一塊兒上朝去,隻要她多想一想,自己就能預知更多将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