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三國]穿到荊襄名士圈的我主公在哪裡啊? > 第36章 第 36 章

第36章 第 36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他想說他們不是這樣的,卻無從開口。

将世家比作先秦貴族,于大漢而言,幾乎無異于比作竊國者了······

黃月英輕笑,當然,他們原來當然不是這樣的。

前後兩漢,建國改制後,除了劉姓皇室,甚至除了漢天子一家,不應再存在任何别姓的貴族了。

血脈貴族的制度起源于周朝,因為分封了周天子的宗法血脈和部分大功臣,天下九州被劃分為了衆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

諸侯的王位世襲,不僅有封地完全獨立的自治權,還享有其封地内的所有利益,于是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政和軍隊,除了要向天下共主周天子上交一定的貢賦,很難說受到天子的哪些轄制。

封地内繼續以血脈分封卿大夫和士,被分封的集體一同組成了先秦時期以血統為區分的貴族集團,壟斷了整個上層階級的統治。

那時的平民,不要說做一末流小官了,他們甚至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力,是真正符合黃月英印象中的那種目不識丁的平民印象的。

孔夫子之所以提出“有教無類”,也是因為當時的教育其實是有分類的,貴族以外的人,根本不成學。

以血脈為紐帶的貴族,是官吏集團唯一的人才來源,于小國來說,貧乏單一而穩定。

但諸侯覆滅,秦一統六國,建立了第一個政權、文化、制度全面統一的大王朝。

短暫的秦王朝出乎意料的早亡,這大一統的國家如何治理的問題,都留待了後來的漢朝解決。

舊貴族已被秦,該殺的殺了,該流放的流放了,想避禍的家族了都改名換姓成了庶民。

新貴族?

漢朝廷的劉姓皇族和功臣的分封隻有食邑,諸侯國既不能治理也不能在封地養兵,即便如此,漢天子還要“推恩”将封地一再縮小,隻為不重蹈“周”的覆轍,從這一點上說,哪裡還有新的貴族。

但天下這樣大,治理到底歸誰管呢?

漢朝給出的答案是——讀書人。

天子是這個國家唯一的貴族,隻有天子這個職位具備世襲罔替的資格,其他所有的官職都要由天子或者說國家機關選擇任命——你死了,官是不能留給你兒子的,要由天子或者漢廷重新選。

但如何選官?選什麼樣的官?大漢想要的“官”從哪裡來呢?

從前那可都是貴族的子嗣們“免試上崗”啊!

那當然是自己培養!

為此兩代漢朝大力推行教育,又選中儒家作為官方學說,憑此考校。

天子親選官吏,不論出身隻看才德,後來發展出了由官吏們推舉孝子廉吏到失去原意的察舉孝廉等等選官的政策,都是漢代的統治者為官員任免作出的各種探索改革。

其實是很有成效的,至少在最初的時候。

漢朝也曾有鼎盛的時期,雖然要說海晏河清、人人安居樂業不可能,在封建社會,即便是太平盛世,問題也從來是不少的,但讓庶民百姓覺得生活有望,或許也是過這樣短暫的時光的。

前漢的皇後皆是平民,孝武思皇後衛氏甚至不過是平陽公主家的歌女,大将軍衛青,以及後來的霍去病霍光,又有什麼光彩尊貴的出身嗎?

但從宣帝時起,情況就有了很大的變化。

讀書人也是人,怎麼能指望他們識了字讀了書就一個個都變成聖人了呢?

天下誰人不為利?若他們利益趨同,既可彼此依靠守望相助,又可相互利用鞏固權力,為何不聚集成衆排除異己壯大自身呢?

他們成為了集結在一起的“新貴族”。

但天子和百姓的利益是一樣的嗎?天子和聚集的朝臣的利益一緻嗎?朝臣和百姓的利益又一緻嗎?

在朝臣們或者說任何人可以占有私田的情況下,他們不可避免地被分裂了。

“不忠君隻是其一······”

黃月英沒有放過楊邱,她看着他失落失神,但還是要說:“楊阿祖,你們願不願承認,失地的流民因你們而起,天下禍亂的根源是世家偷竊了萬民的利益。”

你楊家這些年做的不就是這些,國家的民變成了世家的佃戶,田地隐下了,人也隐下了,國家貧弱、百姓困苦,但士族卻生活奢靡,糧谷滿倉。

楊邱聽到那樣深重的指控,覺得無比的荒唐:“那是我楊家的過錯嗎?”

他不可置信地辯駁:“那些庶民存活不下,賣田與我是求我楊家于災年救他們性命!”

“他人是否逼良民舍田我楊邱不知,但我楊家卻斷斷不曾做過任何傷天害理之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