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馨正在翻閱斤羽送她的小說,她執導的《燈火人家》第二輪已經播完了,買了二輪播放權的,是個内陸的大省。
收視率确實比深城要好得多,但還是稱不上好。這讓她十分挫敗,到底是拍的有問題,還是題材有問題呢,亦或是演員的問題?
遇事不決,那就找人問問。她請教的都是業内大拿,人人都含蓄的将她一頓誇,表示有時候就是市場的問題,和拍攝的人無關。
聽着好像是将她撇了個幹淨,如果她隻是導演,可能就信了。
問題是,她不僅是導演,還是老闆。
導演可以盲目自信,甩鍋市場,甩鍋觀衆,反正自己是一流高手,絕對沒有問題。
但老闆自信沒用,甩鍋也沒用,一句話,後果歸她承擔。
斤羽還是第一次到麥馨家裡坐客,她買了一束鮮花,再拎了一盒點子鋪子裡新出爐的茶點。
麥馨泡了茶,将斤羽帶來的茶心裝盤端出來,小陽台上,一張簡單的圓桌,兩個舒服的羽毛吊籃,斤羽搖晃了兩下,很是驚喜,“您家的裝修太有意思了。”
05年的家裝風格能看到這麼清新有趣的設計,實屬難得。
“是我女兒喜歡,她爸也由着她,家裡好多奇怪的設計,都是她想出來的。”提到女兒,麥馨一臉驕傲。
“她還在讀書,以後也想做導演。”
簡單的一句話,斤羽聽出來不少意思。到底是麥馨自己想圓年輕時的夢,回歸導演行業,還是想給女兒輔路呢?
“我真的很苦惱,每個人都說我導的戲很好,但收視率擺在這兒,我實在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說實話,麥馨問出來的問題,也讓斤羽很吃驚。
很多位高權重的人,認識之後,你覺得他們既有禮又謙遜,真是有教養的紳士或是淑女。
隻有遇到事了,才知道他們内心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麥馨無疑是個很有修養的人,從來沒聽說過她有嚣張傲慢的一面。
但此時,她的傲慢無聲的掩藏在她謙遜的外表之下。甚至,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問題。
斤羽輕聲道:“我不是專業的,隻能從業餘角度來說,至少我看不出這部戲有任何硬傷。”
廢話,硬傷在于内容,觀衆不喜歡就是硬傷。
“是啊,所有人都這麼說,那觀衆為什麼不喜歡呢?”麥馨真的很苦惱,這對她來說,是個怎麼想,都想不通的問題。
“有沒有可能,我們換個角度想問題呢?”斤羽可不會跟她糾結這個問題,更沒有必要得罪她。
“換個角度?”麥馨一臉茫然。
“是啊,我們不去想觀衆為什麼不喜歡。我們就想,觀衆喜歡什麼,是不是更簡單一點。”
“觀衆喜歡什麼就拍什麼,會不會顯得過于媚俗。”
聽到這句話,斤羽知道,自己寄托在麥馨身上的期望,終究是落了空。
她承認自己和麥馨搞好關系,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未來的影視制作絕對是個不錯的行業,但外人想要進入,太難了。所以她想搭上麥馨的便車,讓自己走個捷徑。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麥馨的眼光已經全面落伍。
就算斤羽有金手指也沒用,她還沉浸在她年輕時流行的内容裡,本能的抗拒新的東西,更不願意承認,現在的觀衆早已有了屬于他們的新時代。
當她用媚俗來抗拒新時代的流行時,就已經說明了她内心深處的想法。
斤羽看到桌子上,她推薦給麥馨的書,果斷道:“我當時考慮不周,您不必放在心上。”
“嗯,我也覺得這本書惡搞大于劇情,看小說可能有意思,但拍出來,就不一定了。”
“有道理,到底是導演專業,一針見血。”斤羽拍完馬屁,開始不動聲色的轉移話題。
哄得麥馨在歡聲笑語中,送她下樓,“以後常來玩,跟你們年輕人聊天,感覺自己也變得年輕了。”
“您本來就是年輕人,生活方式比我們年輕人還時髦。”
等麥馨回到家,才發現老公和女兒回來了。
女兒正拿着桌上的小說翻看,“媽,你新戲要拍這個嗎?”
之前拍《萬家燈火》的時候,麥馨讓女兒去劇組當助理,讓她完整的經曆了一次拍攝過程。
戲都演完兩輪了,她的興奮勁還沒過去,看到小說就以為自己又能進組了。
“這是之前媽媽的同事,拿來給我參考的,當時看完我就給放書架了,今天她來玩,我才重新找出來聊了聊,我覺得改編有點勉強,沒這個打算。”
女兒翹着腿,“那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