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作為漢人,成為輔政大臣後一直大力提拔漢臣以擴大漢人在朝堂的影響力,如今漢軍旗出身的聖母皇太後暗示要撤去簾子直接聽政,鉗制滿清王公的勢力,本就擅長曲意逢迎的張廷玉怎麼可能不答應。
“有聖母皇太後和大将軍主持朝政,我大清必定繁榮昌盛,人人豐衣足食夜不閉戶。”
“你當真如此想?”
武曌盤弄着護甲暗示張廷玉:“仔細算來,皇上也快到親政的年紀了。”
“皇上……”
張廷玉眯眼。
聖母皇太後和大将軍出身漢軍旗,任用人才時難免偏心漢人,但皇上作為愛新覺羅氏,親政以後必然偏重任用滿人,減少漢人數量。
“微臣以為,少年天子應以世祖皇帝(順治)和聖祖皇帝(康熙)為鑒,多多學習,循序漸進,積累足夠的經驗後再行親政之事。”
“這麼說……”
“方才不過是微臣的鬥膽之言,若是聖母皇太後不喜歡,微臣立刻收回。”
張廷玉假意下跪,做出誠惶誠恐姿态。
“你的話也不是完全沒道理……不過在此之前,本宮有另一件事情需要你幫忙完成。”
“皇太後請說——”
“本宮聽說西洋人那邊如今流行開采石油和煤炭代替木材用于冶煉制造,本宮想知道大清境内有多少石油多少煤炭,以及大清能造出多少鋼鐵!”
“皇太後,您這意思是——”
張廷玉露出驚喜參半神色。
武曌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道:“大清是泱泱大國,怎麼可以落後于西洋蠻夷!凡是西洋人有的好東西,我們都必須有!西洋人沒有的好東西,我們也要有!本宮不喜歡被人踩在腳下的感覺,要做就做第一!”
“皇太後英明!”
張廷玉欣喜若狂。
他接觸過西洋傳教士,他知道聖母皇太後的這道命令意味着什麼!
聖母皇太後想得到的不隻是垂簾聽政的權力,她還想得到如女皇武則天那般至高無上的地位。而他張廷玉無意成為狄仁傑,當然,如果後期形勢有變,他也不介意做一回狄仁傑。
[就憑你也想做懷英?]
武曌暗暗冷笑,臉上卻挂着溫柔:“衡臣,你和本宮的兄長都是先帝遺命的四位輔政大臣,也都不是滿人身份,你們要成為本宮的左膀右臂,幫助本宮制衡那群圖謀不軌的家夥。”
“微臣願肝腦塗地以報皇恩!”
張廷玉以頭搶地,做出感恩戴德死而後已的忠誠姿态。
武曌露出明媚的笑容,眼中卻寫滿陰暗。
……
……
由年羹堯提議、張廷玉助攻的撤簾子并未引來朝堂衆臣的反對,畢竟,身為滿臣代表的攝政怡親王如今身體不适在家養病,先帝遺诏任命的另兩個攝政大臣隆科多和鄂爾泰雖能看出聖母皇太後此舉背後暗藏的政治野心,但是廉親王允禩為首的皇室宗親們也選擇擁護皇太後,勢單力薄的他們不得不妥協。
散朝後,兩人找到廉親王允禩,不解地問道:“八爺,您這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我更想知道你們兩位為何突然向我求教!”
允禩冷嘲熱諷地看着隆科多——當年若不是隆科多奉命把守暢春園所有出入隻允許那時還是雍親王的雍正入内,大清皇位未必會落到老四身上,雖然那他因為九龍奪嫡期間的種種已經不可能得到皇位。
“八爺,誰不知道您和九爺是聖祖皇帝的阿哥裡面最聰明最機靈最……”
“打住!”
允禩打斷兩人,冷笑道:“我和老九要真有那麼大的本事也不至于落得如今的下場,我名為親王其實處處被制,老九更是……先帝駕崩前原本打算把他除掉,虧得十三和年羹堯一起說情加上那時大清國庫空虛,需要老九的經營手段……否則他早就一命嗚呼!”
“八爺,這些都是陳芝麻爛谷子的舊事,您……”
“不提不行,我咽不下這口氣!”
說完,允禩拂袖而去。
隆科多等人見廉親王動了真怒,不敢繼續貼上去。
允禩這邊——
出了紫禁城,他頓時長舒一口氣,掏出汗巾擦拭額頭冷汗。
心腹見狀,關切問道:“爺,您身體不舒服嗎?”
“我身體好得很,倒是剛才的事情……差一點點就……被他們抓住把柄……”
“爺的意思是——”
“隆科多此人一向不折手段,方才的那些問話分明是給我做套,”允禩冷笑道,“可惜我不傻,更不想做他們的工具。”
“如此說來,今日在朝堂上爺是故意附和皇太後和大将軍他們……”
“老十三這個先帝欽點的攝政王都在家養病了,憑什麼我要做大清的中流砥柱?”
允禩想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