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歸抱怨,實際個個是人精的京官們通過關上門和自己的心腹幕僚商量合計、接着公文瑣事的名義與同僚們相互打聽試探等一系列手段,很快便對自身立場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怡親王等人此次行為,隻是普通京官的他們既不能支持,也不能反對,安靜地待在原處随波逐流,太皇太後敢收下怡親王等人的三辭三讓,他們就跟着下跪三呼萬歲,太皇太後不收下三辭三讓,他們繼續裝聾作啞,隻當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在這種各路人馬都相互算計的時刻做京官可真是太難了。”
“誰讓我們不僅沒有下棋的權力,甚至連當棋子的資格都沒有。”
“真想自請出京去地方,避開眼下這步步驚心的危險時刻。”
“誰不是呢?”
“唉……”
……
京官們唉聲歎氣,主導此次事件的怡親王等人也聚在王府後院議論紛紛。
“十三爺,您和八爺、九爺都說太皇太後早有……為何朝堂上,她卻是堅定拒絕我們?”
“對啊,十三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弘晝一臉困惑。
要知道,眼下這局勢,身為皇帝兄長的他并非毫無登基稱帝的可能。
“你們平日裡都沒讀過史書嗎?三辭三讓的規矩都不懂!”
允禩無語地看着衆人。
衆人聞言,無不露出苦笑:“這不是……”
“明白,我全明白。”
允禩淡然一笑,随即看向允祥:“下一步怎麼走?”
“繼續請。”
“如果三辭三讓以後,她真的……”
“那便是我們的從龍之功。”
允禟冷不防插嘴:“将來我們的子孫請女皇還政永璋,又是一份從龍之功,一件事赢兩次,可謂是雙赢。”
“九哥不愧是九哥,不管什麼時候都精明得讓人牙癢癢。”
允祥話裡有話地調侃着允禟。
他不喜歡允禟,但眼下又不得不聽從允禟的建議。
允禟也知道允祥不喜自己的唯利是圖和無所不用其極,說完“雙赢”的構想便坐在一旁搖扇喝茶,不再言語。
允禩再次看向允祥:“十三弟,你意下究竟如何?”
“事到如今,我們還有回頭的可能嗎?”
允祥反問。
允禩笑而不語。
“既然如此——”
允祥頓了一頓,正色道:“我們也隻能一條路走到底了!”
……
……
自王莽時确立的三辭三讓的禅位流程,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正月大朝會當日,怡親王率領王室宗親行了禅讓流程的第一請第一讓。
第二請第二讓則發生在太皇太後的千秋壽誕上。
……
那一日,太皇太後親自率領宗室、文武大臣前往天津欣賞停靠在港口的新造的二十艘鋼鐵大船組成大清船隊。
看着停靠在港口的一眼望不到頭的高大威武的鐵船,太皇太後臉上露出由衷微笑:“難怪古人都說百聞不如一見,即便是大哥那般文采斐然的形容,也終究不及親眼所見帶來的震撼。”
“太皇太後言之有理。”
衆臣們紛紛附和,擡眼瞬間視野就被大船占滿——
太宏偉了!
簡直就像……
看到鋼鐵巨獸如連綿起伏的山丘匍匐在大清港灣,有人甚至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怡親王等人更是心潮澎湃,悲喜交加。
悲的是如此強大的力量至少二十年内都會被年家人握在手中;喜的是大清有此強大助力,海防必定固若金湯。
[說到底,我也隻是個不能免俗的凡人……即便早已做好女主天下的計劃,看到如此大船以及……依舊還是……但願百年之後去地下見四哥時不會被他怨恨責怪……]
[老四啊老四,你确實聰明能幹,連你選擇的女人也能幹得超出常理,可惜……無數的曆史教訓告訴我們,越是能幹的女人越是容易不受控制……尤其是眼前這個女人……雖然我最終依然沒能得到皇位,但是我成功讓你淪為了萬古笑柄……]
[四哥,俗話說得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從皇阿瑪手中得到皇位至今也不過十多年,你的江山卻已經在我和八哥的推波助瀾下流落到女人手中……而且年氏的兄長年羹堯是個文武雙全之人,不像武則天的兩個哥哥都是廢物……将來的天下能不能繼續姓愛新覺羅是真說不準……就算後人有本事讓江山繼續姓愛新覺羅,也注定不是你那一脈傳下來的愛新覺羅!]
[天下歸誰都不會虧了我這個先帝兄長那一份,何必趕着讓太皇太後不痛快。]
[……]
宗親們觀看船隊時生出的紛亂心思流入武曌耳中,她不由嘴角微微勾起,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容。
【難怪你之前一直說時機不成熟,原來所謂的時機成熟指的是初步工業革命提升科技加上武器更新換代,從冷兵器走向冷兵器為輔熱兵器為主的新時代……】
鳳龍也在一旁發出若有所悟的感慨。
[民衆基礎源于經濟基礎,槍杆子裡出政權,烏拉那拉氏的天幕直播系統可是反反複複一直都在強調這兩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