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院基本相當于重建了一遍,劉豔已經找不到記憶中熟悉的樣子,廚房裡幹活的師傅也早就換了人。
會客室内,于群正趁着葉院長去沏茶的功夫安撫陳老闆夫妻倆。
“這事都怪我那個同事,找個破網紅來湊熱鬧。陳老闆,您不用聽他們胡說八道,以往都是捐衣物捐學習用品,哪有給幾十萬還買電腦的,那些孩子也用不上。”
陳老闆摸了摸手腕上的梵克雅寶,蹙眉道:“那個記者……”
“現在哪還有人看紙媒,再說了,捐衣服怎麼就不算愛心呢?”
是呀,陳老闆想了想他認識的老闆們,很少有給孤兒院捐錢的,反倒是都送到廟裡供師父修佛像了。
于是陳老闆心情大好,拍了拍于群的肩膀:“上次你說你姐夫那個事……”
他話音未落,葉院長就端着茶壺進來了,陳老闆和于群默契的停止這個話題。
閑聊了幾句後,李小蟹等人也來了,坐在一起房間裡充滿了尴尬和火藥味。
還是葉院長率先開口:“咳,我說一下咱們這個義賣活動吧。”
李小蟹之前也聽王程春說過,義賣的物品是金海市唯一一所大學海洋系學生制作的貝殼類飾品,期間還有孩子們的節目表演。
這個活動已經宣傳兩個多月了,購買主力不在乎住在附近的居民和愛心人士。
好在金海市不大,孤兒院也不算偏遠,大家不用趕太遠的路來回折騰。
“對了葉院長。”劉豔趁着葉輕舟喝茶潤嗓子時問道:“孤兒院現在有多少個孩子?”
“六十九個。”
“鄭院長……我是說前任院長的近況您清楚嗎?”
劉豔有挺久沒聯系過老院長了,逢年過節也隻是發個信息。
早先她的生活過得一團糟,并不想讓任何人知道,也不想讓老院長擔心,現在回來了又有點近鄉情卻。
葉輕舟有點意外的打量劉豔:“鄭院長身體還行,你們認識嗎?”
劉豔猶豫片刻,意識到房間裡人太多了,沒有細說自己的身世,隻道以前受過老院長的恩惠。
“這樣啊。”葉輕舟沒再追問,對李小蟹一行人的好感又增加了一點。
對完今天的活動流程,李小蟹發現這裡面根本就沒有陳老闆他們什麼事,這人純粹就是來湊熱鬧的。
反倒是他們的點心要在中午前做出來,因為孤兒院會給來參加活動的愛心人士們提供一頓免費的便飯。
而且他們還要和廚房裡的師傅商量好,不能影響到别人工作。
好在李小蟹的食材都是在家弄好的半成品,隻要給他們一張大桌子就可以了。
“我們該去做點心了。”李小蟹朝葉院長打招呼。
宋敬之和王程春提出幫忙打下手,池斌要拍攝素材。劉豔則帶着小孫四處看看,采訪一些小朋友和來參加活動的愛心人士。
比起他們這邊人人都有事幹,陳老闆和于群他們卻選擇在躲在休息室裡喝茶。
隻要等中午人最多的時候再出去,和孩子們一起吃頓飯,然後等工廠的車把庫存的衣服拉過來拍拍照就可以了。
“真看不慣那個陳老闆啊!”王程春氣呼呼道。
宋敬之好奇道:“于群這種勢利眼,為什麼不把他踢出公益組織?你們領導不知情嗎?”
王程春歎了口氣:“多少知道一些,但是他嘴甜會來事,認識不少老闆。”
小地方的孤兒院真的很需要外界資助,雖然不一定是多好的東西,但總歸是聊勝于無。偶爾碰到積德行善的老闆,也會捐一些錢。
池斌點頭,真正用心在做的公益組織能支起這攤也不容易,有些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李小蟹想了想,湊近池斌道:“希望這條視頻能爆,就算數據不太好我也想開直播試試。”
“好,你想試試我們就做。”
池斌把塑料桶拎上來,裡面是用保鮮膜裹好的面團。
王程春借了張桌子,一開始做飯師傅還頻頻看他們。
四人都不像是會做飯的樣子,尤其池斌還在一旁架着相機拍攝。
直到李小蟹動作娴熟的揉面擀面,他才确信這個年輕人是真有兩下子。
李小蟹的南瓜卷實際上已經是半成品了,隻要往南瓜面皮上撒上南瓜粒卷起來切成小段就可以。
做飯的師傅過來聊天:“你這個不錯,學過?還是幹這行的?”
“做多了就會一點。”李小蟹謙虛道。
師傅見他們不是來搗亂的就不管了,池斌還準備了一個大蒸鍋,和廚房裡原本的蒸鍋的替換着用更速度。
中午十一點半,孩子們排着隊去食堂。
李小蟹等人則穿着圍裙,端着一盆盆飯菜和點心,幫打飯的阿姨幹活。
陳老闆訂的披薩和漢堡也早就送到了,他的妻子站在桌子後面朝小朋友招手:“來,阿姨這有漢堡和薯條。”
說罷還宣戰似的瞥了池斌一眼,那架勢像是要比一比誰的食物更受歡迎一樣。
“哇!有漢堡诶!”
第一批進來的孩子年紀尚小,興奮的歡呼着直奔陳老闆妻子那裡。被請假跟拍報道的記者趕緊端起相機,咔咔按着快門。
後面進來的十幾個孩子看樣子都是上初中的年紀了,他們直奔李小蟹和打飯阿姨這裡走來。
“你們不吃漢堡嗎?”小孫忍不住好奇道。
有人露出嫌惡的表情,撇了眼在那裝腔作勢的女人:“我們隻是沒爹媽,又不是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