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至和結束一天工作回家,心情大好,走在路上都哼着小曲。
一進家門,妻子遊芳敏銳地感知到了陳至和的好心情,她長舒一口氣,今日是女兒陳景薇的開學日,她做了幾道好菜慶祝,看陳至和的樣子,晚上應該不會沒事找事,随便發火找茬了。
正因如此,遊芳更不敢有絲毫怠慢,生怕破壞陳至和的好心情。
陳至和坐在家門口換鞋的矮凳上,遊芳溫順地蹲過去,熟稔地脫下陳至和的鞋子,将拖鞋套在他的腳上。
之後,她去洗手,然後轉身進廚房,給陳至和倒一杯水,遞到他手裡。
一切動作一氣呵成,陳至和喝完水,仰展在沙發上,舒服地歎口氣。
這日子,還不賴。
陳至和當年看上遊芳,就是看中她老實溫順好拿捏,同時還長得漂亮。
陳至和很小的時候就父母早逝,他跟着暴躁的爺爺,從小挨打長大,身上常年穿不出一件完整全乎的衣服,不是這破就是那爛,同村的同齡人都笑話他。
幼時條件不好,他長得模樣也一般,即便後來有了稍微得體點的工作,給領導開車當司機,但婚事上遲遲沒什麼下落。他又眼高手低,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不能配凡品,他打小就喜歡漂亮姑娘,條件和他相當的,他看不上,嫌不好看,好看的姑娘更嫌棄他要啥啥沒有。
直到他遇到遊芳。
遊芳是聾啞人,小時候高燒治療不及時導緻,她家裡條件也不好,母親早逝,父親出走,她初中讀了一半草草退學,然後找一切能打的工養活自己,生活過得異常艱難,在這其中,又因為長得不錯,孤苦無依,所以時常被人欺負,遭人侃油調戲,但隻要沒有越界過多,她都忍下了。
後來她跟打工的餐廳一名後廚結婚,生下女兒陳景薇,日子清貧平淡溫馨,可好景不長,在陳景薇十歲那年,後廚得了癌症,不僅花去了本就貧寒家庭的大把積蓄,最後人也沒留住,三個月後就離世了。
後廚去世,孤兒寡母的生活一瞬回到解放前,但遊芳有了陳景薇,就有了依靠,二人相依為命,租住在一間破舊待拆的平房裡,日子苦哈哈,但母女倆也能苦中作樂,好好過日子。
遊芳脾氣好,出來工作時間久了,人緣也慢慢好很多,熟悉的老東家們都願意給她介紹活,就這樣,又過了兩三年,遊芳攢了點錢,自己做起了路邊攤,賣煎餅果子和澱粉腸。
平時遊芳在攤位工作,陳景薇放學了就在攤位後面支一張小桌寫作業,偶爾給無法溝通的母親幫個忙。
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天氣好的話,母女倆就推着車散着步回家,看看月亮,瞅瞅路邊的花,再聊聊日常的八卦。天氣不好的話,比如下雨天,陳景薇就坐在母親身後,鑽進母親身上寬大的雨披内,緊緊抱着靠在遊芳的背上,就像一隻亟待成長的雛鳥,小巧透明。
陳景薇十四歲那年,陳至和和遊芳相識并結合。
遊芳帶着陳景薇告别了低矮破舊的小平房,搬進了陳至和的家。
陳至和最早給做房地産的領導開車,溜須拍馬勤勤懇懇,拿到了購房福利,早早上車,買了自己的房子。
他和遊芳結婚後,勸說遊芳做全職主婦,告訴她别再做路邊攤,影響不好,說女兒慢慢年紀大了,要面子,她會給女兒丢臉,自己的工資足夠養活一家三口。
遊芳聽了覺得言之有理,于是回歸家庭,陳至和随之收歸經濟大權,不到一年的功夫,之前那個甜言蜜語呵護備至的陳師傅,變成了充分拿捏一家之主這一身份的陳大爺。
雖然遊芳有時候不喜歡自己如此伏低做小,好不容易從很多年前那個備受欺負的小姑娘,變成如今能夠獨身養活女兒好好長大的女人,沒想到一朝又變了回去。但遊芳又能自我說服,有一個安穩的屋檐,一日三餐按時攝入,能保證營養充足,陳景薇還有了自己的卧室和書桌,不用風雨兼程地跟着自己在外面闖蕩,這一切的平靜都是陳至和給的。她一個聾啞人,無依無靠,憑自己的力量,是永遠無法讓陳景薇過上現在這種安穩,不必擔心溫飽和動蕩的生活。
一想到這些,遊芳隻覺得感激萬分,所以她收起外溢的心思,安安靜靜重新做回那個忍耐又聽話的女人。
陳至和心情好,無非是因為他敏銳地感知到,自己在誇耀陳景薇的時候,刺痛到了領導的心。
他跟舒華今天是第一次見面,沒有矛盾沒有前緣舊怨,他就是單純地覺得痛快,那種找到一點點可以在想象中淩駕他人頭上的爽感。
“今天薇薇回來,給她多做點好吃的菜。”陳至和手語加唇語表示,遊芳看懂了,她有點受寵若驚。
遊芳帶着陳景薇住進陳至和的家,她是有點心虛的,陳景薇不是小孩子了,進門的時候已經是初中生,這麼大的孩子,遊芳心裡擔心陳至和會覺得養不熟從而不喜歡陳景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