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新生報到
在上海轉悠了幾天便該去報道了。我記得那天是 9 月 2 日,老爸老媽還有我還專門跑到火車站,裝作剛剛下火車的樣子,找到學校在車站設立的新生接待點。學校的志願者那叫一個熱情,又是幫着提行李,又是忙着把我們帶到校車上。哈哈,要體驗就要體驗全程嘛,誰叫錄取通知書的附件裡是這樣寫得呢。
高校擴招的一大好處就是,像我這樣剛剛跨過錄取分數線的“差生”也能進入名校,當然隻能被調劑到那種冷門的小專業。而弊端呢,當然也不少,就像大一新生并不能直接進入本部,而是要被發配到相對偏僻的校區。好在對大學生活的向往和新鮮感讓我完全不在乎這個。
校車駛進校門,濃烈的氣氛就立馬包圍了我的意識。到處都是印有校徽的彩旗,到處都有帶着紅帽的志願者。剛一下車,就有人告知就所有新生都集中在體育館報到注冊,并且馬上安排了人帶領我們過去。
一路上,學姐學長們都在給我們介紹:這兒是一教、二教,這兒是八食堂、風味餐廳,這兒是行政樓、三角地帶,這兒是洗衣房、浴室什麼的。體育館在大操場的旁邊,此刻早已黑壓壓的全是人。很快找到我所屬的學院和專業,接待我的是一個笑眯眯的年輕女輔導員,據說是在念博士的研究生。
繳費處,我把好厚一疊鈔票喂進了那台機器,怪不得每年有那麼多貧困生為此發愁呢!唉!誰讓我們這一代沒趕上好時候,一點兒社會主義的羊毛都沒薅到走市場化道路自費了。拿到一個信封,裡面有學費的收據、寝室分配單、還有飯卡。出口處有兩個攤位在兜售一種叫做201的電話卡,說是學校宿舍裡專用的,很多人都在圍着搶購。本來我也想買的,可人實在太多,根本擠不進去,就放棄了。
我住 8 号樓,是那種傳統的宿舍,大走道,每層樓有兩個盥洗室和衛生間,裡面有浴室但隻有冷水,條件雖然趕不上新建的公寓型宿舍,但據說性價比是最好的。而且,由于是老樓,離教學樓、食堂、操場、浴室等生活設施都很近,不像新建的公寓,在學校最北邊,光往返教學樓就得二十多分鐘,多麻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