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爸就像糞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試着改變他太難了,他也不願意做出改變,奶奶總說她爸是幾個兄弟中最聰明的,是,他确實聰明,過幾年也的确會飛黃騰達,有短暫的輝煌期,但那又如何呢?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失敗。
沈廣為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就走了,比沈青時幾個上學的走的都早。
“也不知道怎麼就這麼忙。”姜芳把粥盛好放桌子上,一邊招呼孩子吃飯一邊埋怨。
“媽,我爸對咱搬家這事說什麼沒?”沈青時捧着碗問。有些話當着孩子面爸爸不會說,很可能會私下裡和她媽說些什麼。
姜芳把手裡油條一分為二,小兒子跟閨女一人一半。她語氣淡淡的,“沒說啥,就問了房租多少。”
在丈夫眼裡,她的小吃店能養家糊口顧着日常開銷就已經很不錯了,要說能賺到買地蓋房的錢,他是不信的,也不覺得她有這能耐。
說白了就是瞧不上她的小買賣!否則不會一點懷疑沒有,對搬家的事也沒多問一句。
虧她之前還想了許多說辭,做了很多設想,擔心自己應對不好穿幫,結果……呵!
沈青時有些詫異,但想想,又覺得理所當然。
她爸可能确實沒多想,或者說他不關心,無所謂。
他太傲慢了,瞧不起沒怎麼讀過書沒見過世面的媽媽,幾個孩子還在上學的年紀不頂事,不止她戀愛腦的媽把他當做家中頂梁柱,他自己也認為他是名副其實的一家之主。
根本不覺得,他們這些要依靠他的人能瞞他什麼。
這種畸形的相處方式,何其可笑。
姜芳沒糾結多久,說起另一件事,“我跟你們爸說了,過幾天就開始跑遷戶口的事。”
沈東擱下筷子,“媽,戶口遷哪我爸沒問?”要遷,就必定要有接收方。
姜芳說,“咋沒問啊,我說能找關系先遷到這裡大隊。”
這理由……嗯,很好很強大。沈青時和大哥對視一眼,他們媽有時候也挺聰明的。
遷戶口的事說好辦也好辦,說不好辦也不好辦,九十年代,戶籍制度管理并不嚴格,尤其在縣鄉花錢買戶籍的事屢見不鮮,所以隻要有錢,沒什麼辦不成的。
沈廣為在十月初久違的往家拿了五千塊回來,之後他跟老婆一起偷偷回了趟老家,三天後回來。
到十二月初,他們家的戶口正式落在了省城的張寨大隊裡。
*
又是一年烈陽日,沈青時考完最後一科從考場出來,考生很多,擠在人堆裡差點熱吐了。
等在外面的沈東把她拉到冷飲店裡喝了瓶冰汽水又吃了塊雪糕才稍微好一點。
沈東問,“好點沒?”
沈青時呼出口熱氣,恹恹點頭。
“那走吧,爺奶該到了。”
沈青時賴在椅子上不想動,撒嬌說,“再讓我歇會兒呗,”又沒話找話,“哥,你高考成績什麼時候出來啊?”
她今天中考,大哥之前已經結束了高考。現在是估分填志願,先填志願再出成績。大哥準備報考上海X大,為此他班主任還專門把媽媽找到學校商量這件事,說是以大哥以往的成績報這個學校有點危險,最好還是慎重一些,報所往年錄取分數低一些的院校。
學習上的事媽媽曆來都是聽孩子的,因為大哥堅持,所以媽媽也支持,她看得很開,大不了就再複讀一年也沒什麼,整得老師都有點無語。
沈東見妹妹沒什麼精神,就沒再催了,跟她說,“成績出來要到月底了,你呢,考的怎麼樣?能不能上一中?”
初中省實驗最好,但高中的話無論師資還是各方面看,市一中才是名列前茅。
沈青時咧嘴笑,“我什麼時候掉過鍊子啊。”她可是有重生福利的人,這兩年幾乎可以做到過目不忘的程度,有金手指傍身,又一直努力不敢松懈,這要都不能考上市一中,那幹脆一頭撞死得了。
妹妹的笑像小太陽一樣溫暖,沈東不由摸摸她的小腦瓜,“有信心就行,休息好了嗎,媽還等着呢。”
兄妹倆打車回的家,不是回村裡的自建房,而是一處小區。
去年他們媽跟他們爸鬥智鬥勇竟然意外的摳出了十萬塊錢,這可是筆巨款!
姜芳主張存銀行吃利息,沈青時強烈反對,連同大哥二哥小弟一起,有志一同的表示錢花出去才安心。
思來想去,明面上,家裡應該有套自己的房子了。
于是就買了套四室兩廳的房子。
房子總價要23萬,其中十三萬對親爹說是銀行貸款,其實是家裡添了錢全款拿下。
房主寫得是大哥的名字,這事爸爸倒是沒說什麼,裝修好後,兩個月前正式入住的。
有了新房,爸爸就說該把爺奶接過來住段時間,畢竟這些年他們一家在省城,沒怎麼孝敬過長輩,對此,媽媽自然同意。
這幾年,家裡的串串店悄悄開了兩家分店,生意越做越大,賺的錢也越來越多。娘幾個先後買了兩套商品房,兩處門面房,名字大哥二哥還有她名下都有,唯獨媽媽名下什麼都沒有。
現在沒有限購政策,有錢随便買。
這些親爹當然通通不知道,他近來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一年見面次數一隻手都數得過來,給家裡的錢倒是慢慢多了一些,也漸漸不朝家裡伸手要錢了。
沈青時知道她爸的事業黃金期開始了,雖然短暫,但這個黃金期他手裡錢不少,有機會沈青時當然希望能從他手裡多弄些錢出來,她媽是原配,要錢不是應該的嗎?
總比便宜外面的小三強吧?
全家搬到小區住,村裡的房子媽媽打算推倒重蓋。張寨已經發展起來,來這裡租房居住的外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家裡現在錢還算充裕,她媽就打算和村裡其他人一樣,蓋個七八層的新樓以後都租出去。
這樣就算生意不景氣,光吃房租也餓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