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是讀書天》這部電影的派拉蒙出品和發行,投資不是很大但是派拉蒙對這部電影很看好,選在了學生還沒有結束假期的六月份開始放映,作為一部青春喜劇電影它明顯的廣受好評,票房非常的不錯,聚焦青春期的視角讓很多的青少年很有代入感,有些着迷的真的開始曠課跑去參觀起了美術館。
在暑期檔也厮殺出一條自己的位置來。
電影的大多數讨論都在男主角馬修·布羅德裡克飾演的菲利斯身上,他的一句:“Life moves pretty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could miss it.”(人生匆匆,若不偶爾停下來四處看看,你也許就錯過了生命。)經常被人提及。
而女主角的經典的鏡頭則是她自己一個人站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那副名畫《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前。
在那麼大的一副畫面前她顯得十分的渺小。
那雙永遠充滿活力的眼睛在鏡頭裡面突然平靜下來,鏡頭拉遠,一道門框一樣的邊框也出現,從觀衆的視角來看這個畫面就變成了畫中畫,思朗也成為了一副油畫,因為青春本來就是那麼的值得紀念那麼的色彩斑斓,她比《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更不可思議。
美好。
這一個詞被頻繁的用在了她的身上,過于靓麗的容貌一下就讓她變得廣為人知起來,受電影的影響很多的小男生非常希望有一個能像思朗一樣陪着他們的女朋友,在青少年雜志上她連續好幾個月被選最想約會的對象。
“瞎子都能看見的美貌。”
經常有人那麼說。
但也不都是喜歡,起碼在一些影評人那青春派的電影依舊讨不了好。
這些影評人普遍年齡都在三四十多左右。
他們希望電影能像六七十年代那樣多一些對于社會的讨論,而不是不用帶腦子的進電影院。
莉蘭也進了他們批評的口中。
他們說她是長得好看但是沒有用處的孩子,笑一笑就能促進票房的增長但這并不是電影所需要的,在《春天不是讀書天》裡面看不到任何一位演員的演技,包括飾演老師和父母的演員們,形容這又是一部‘約翰·休斯式的作品’。
給很多親戚在回電話的莉蘭也在報紙上看到了這些評論。
她卡擦卡擦的啃着一個紅豔豔的蘋果,眼睛盯着沾有油墨味的字,電話那頭的是她的表弟傑克,小孩兒尖銳的童聲就算不把聽筒放在耳朵旁也能聽到。
“你的電影太棒了!媽媽和爸爸帶着好多朋友又去看了你的電影,”他激動的說,要是莉蘭在他的面前的話他一定會再大聲的尖叫讓她知道她的電影非常的不錯。
“你喜歡嗎?”莉蘭笑着問他,報紙被哐當一聲投擲到了垃圾桶裡面。
準頭非常好,垃圾桶甚至都沒有晃悠。
“當然!不僅僅是我很喜歡,我周圍的人都很喜歡。”他說,“媽媽昨天一直霸占着電話和卡拉嬸嬸說起你。”
莉蘭沒有忘記自己表弟才幾歲,“我怎麼記得這部電影是PG13呢?你是不是離這個年紀還差幾歲。”
美國的分級制度是從1922年開始的。
但是這個分級制度正式穩定健全是在1966年之後,在這段時間裡面由全美電影制片和發行人協會主席W.海斯與耶稣會教士D.洛德等人起草制訂在電影人看來臭名昭著的《海斯法典》。
不許電影裡面有親密的鏡頭,就連親吻的時間都限定在了三秒之内。
香煙烈酒……更是不可能出現。
但随着戰争全面的結束和戰後生活的富裕,《海斯法典》被越來越多的人抵制和厭惡,最終才走向廢除迎來了美國電影更為健全的分級制度。
傑克在那頭很不滿,“你怎麼關注這些無聊的事兒呢,現在重要的是你是大明星了,我的天呐,我的表姐是大明星了!你會給我一個簽名嗎?作為聖誕節的禮物送給我,當然最好還要有你的照片,那樣所有人都會羨慕我的!”
最後一句才是他的目的。
莉蘭被這個小鬼頭氣笑了,她說:“沒有大明星,簽名照之後會寄給你,拜拜傑克聖誕見。”
蘇庫爾是一個大家族,但是每到聖誕節的時候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度過。
電話挂斷之後,莉蘭不愉快的心情打散了很多。
家裡人的認同讓她好過了點兒。
她又在其他的報紙上面開始尋找,用紅色的筆把提及這部電影的地方都圈了出來,脫離了不愉快的情緒之後,她開始比較客觀的去看他們對她的評價。
發現他們似乎都隻是把冒頭對準了她的臉,甚至演技都很少被提及。
這讓她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說了,難道她長得很招人讨厭嗎?
還是說他們隻是單純的不喜歡長得好看的人。
莉蘭·蘇庫爾一直都是一個美而自知的姑娘,從小學成堆的同齡人都想和她玩的時候就知道了,在那個時候她可能會因為被人圍着洋洋得意,但是等到年紀大一點兒開始懂事之後就覺得容貌和歡迎好像也就那麼回事兒。
她從來不用美醜去衡量一個人,但是現在大家都用這個來衡量她。
可真有夠沮喪的。
當然。
為這部電影鳴不平的人也有很多。
“我不明白那些寫這個的人究竟是怎麼想的?他們是一群很shit的家夥!”一個穿着紐約大學棒球服的紅頭發姑娘說。
她旁邊是街邊主持人的話筒,話筒上面是Antenna TV 的log還有一個大家眼熟的六色半花形狀的标志。
那姑娘周圍朋友們也紛紛湊了上來,鏡頭都快擠不下他們那麼多的人了。
“逃學不能證明什麼,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是壞孩子,傑米我們是壞孩子嗎?”紐約大學的那個姑娘問和她牽手的男孩。
那個叫傑米的男孩說:“NO!我們隻是需要停下腳步歇口氣!”
《春天不是讀書天》就是很多孩子的心聲。
我們需要歇一口氣,我們需要跑的不是那麼快,我們需要感受這個年紀本該有的快樂!
這一點兒也引起了很多的關注。
*
瑞凡雖然沒有演過多少青春片但是還是十分捧自己朋友的場,一連看了好幾次,在拉着莉蘭一起坐在《伴我同行》首映禮的派對上的時候也還在說幾個月之前的電影。
在他的電影上映之前《春天不是讀書天》就已7013萬美元票房完美收官,要不是遇上的是湯姆·克魯斯的《壯志淩雲》的話,成績會更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