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桐看了看江楚,随後禮貌問道:“想說什麼都可以嗎?”
小梅捂着心口說:“當然可以!”
于是童桐在她詫異的眼神中,直接接過話筒:“那我其實想說,這場比賽的裁判判罰有很多失誤,感覺是在針對我們。像是在江楚賽點時的一個擦邊球,裁判沒有進行視頻回放就判斷沒有擦邊,導緻江楚直接在決勝局賽點輸掉了比賽。”
小梅呆滞地張開了嘴,阿巴阿巴地想說些什麼阻止,但根本擋不住童桐繼續。
“然後,這場比賽的對手也有一些犯規操作,像是發球遮擋這種的,卻沒有得到判罰,我覺得挺不公平的。”
話說到這兒,隔壁的丹羽谷岡已經臉色通紅,再也待不下去,轉身離開了采訪區。
接下來,幾乎整個采訪區的記者都癡呆地看着童桐發揮。
小孩在矚目中足足告了10分鐘的狀,才意猶未盡地還回了話筒。
看小梅已經沒有繼續采訪的勇氣,童桐對着鏡頭乖巧地笑了笑,頭都不回地拉着江楚離開采訪區。雖然沒走多遠,就被感動到哭的江楚一把摟住,抽抽搭搭地謝謝她替自己說話。
甚至還擔心她這樣子,會不會被隊裡處罰。
童桐則驕傲叉腰:“放心,咱倆還未成年,小孩子亂說話怎麼了,不怕的!”
于是,兩個未成年就留下一地狼藉的采訪區,任憑記者們面面相觑。
隔壁日本台記者甚至投來難以言喻的同情目光。
記者們:這段……可咋播啊?
小梅也是恍惚着,帶着存檔回了酒店。
搬出電腦剪輯時,正覺得為難,就收到了國内同事發來的翻譯。
裡面正是丹羽和谷岡的采訪對話。
其中一句正是丹羽說:“這場比賽的環境是有利于我們的,但對于仍然輸了比賽,我覺得很對不起團隊的努力。”
小梅看到後一愣。
她沒有現場觀看比賽,所以對童桐和江楚受到的挾制沒有明确認知。
但這一刻,小梅懂了。
自家的孩子受欺負了,而且是擺在台面上的欺負。
想起少乒賽時,童桐小小一隻,乖乖地站在鏡頭前接受采訪,說她總有一天要為國争光。
小梅的心突然被觸動了。
她不想讓童桐第一次國際比賽,就留下如此不堪的回憶。
哪怕赢了,她家孩子也不能受欺負!
想到這裡,小梅的手立刻動了起來,飛快剪輯視頻。
在和領導溝通了足足兩個小時後,小梅争取到了短短2分鐘的新聞報道機會。
于是她将童桐的采訪剪輯成不觸碰底線的程度,再結合意味明确的現場視頻,甚至還有熱血球迷的場外憤怒采訪。
将兩分鐘的時長填的滿滿當當。
傳回國内後,層層審核,在一個個驚呆的表情中,上層領導給了通過的指令。
于是在第二天的早間新聞中,主持人喜氣洋洋地傳遞喜訊。
“昨日,在青奧賽倒數第二天的比賽日中,我國少年健兒們經過不懈努力,成功獲得31枚金牌,數據顯示,中國隊已經提前預定金牌榜首位置。”
“今日作為最後一輪比賽日,青奧賽将再次産生兩枚金牌,其中乒乓球團體混雙決賽的參賽隊伍之一,正是我國國乒小将江楚和童桐出場對陣韓國隊選手金東賢和何恩洋。”
“下面是昨日半決賽的現場采訪,請看。”
……
不管國内因為一段采訪掀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童桐早就知道自己的發言得到了重視。
三個現象證明。
一,奧組委主席将會現場觀看決賽。
二,決賽裁判被臨時更換,并發出聲明将徹查半決賽事況内情。
三,蔡局親口承諾,将帶領全體青奧賽選手,到場為童桐和江楚加油。
當地時間26日上午11:30.
童桐和江楚在歡呼聲中齊步入場,在兩人正對面,正是中國代表團組成一片紅豔豔的區域。
60人代表團無一人缺席,像是來給自家孩子撐腰的哥哥姐姐,作為未來之星的運動健兒們,齊齊喊出口号:
“中國隊!加油!” “中國隊!加油!” “中國隊!加油!”
聲音洪亮有力,将隔壁高喊大韓民國的韓國球迷徹底壓倒。
童桐笑得十分燦爛,拉着江楚沖自家人區域揮手。
和他們并肩站立的韓國兩球員,不禁捂了捂被震撼的心髒。
寵孩子也有個限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