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夏被水流拍到小溪邊,起身後巡視周遭,才發現那溪水一頭紮進山腳附近的地下,一頭則沿着樹林延伸向遠方。
此處俨然就是他們遇上險情的地方。
岸邊雜亂的腳印提示着這裡曾經遭遇紛亂,岸邊僅剩的深藍色背包令人眼熟。
他打開背包,夾層裡有隻手機,竟然和前些日子新買的一模一樣。
真是糊塗了,這不都是自己進山時的東西嗎?
果然,再朝包裡翻,進山的食物和水,手電,藥物,電池,都在。
它們幹燥、清潔,完好如初,不象曾随着自己飛過天、浸過水的樣子。
可見身外之物并沒有跟随他上線,而是連同肉身都留在了原地。
他剛才在溶洞裡的漂流,現在回憶起來,很像科普文裡描述的一粒電子如何在電流中徜徉的經過。
遇險時約莫上午十點左右,現在約莫第二日九點,線下時間的流逝速度,和他在線上對時間的感知差别不大。
幸好不是“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否則這具肉身必然難保,到時候說不定人的意識就像飄蕩在人間的遊魂那樣,再也找不到容器。
隻是不知道另外幾個人怎麼樣了,看上去好像都走了。
這幫沒良心的,也不等等他。
周夏抓起背包裡的幹糧和水,一邊安慰自己的五髒六腑,一邊檢查身上有沒有傷口。
蚊子不算什麼,樹林這種地方最怕野獸或者螞蟥。
幸好沒啥事兒,奇伊說肉身是傀儡,倒沒說錯。
這脆弱的肉身,令俗世中人一輩子不是為了滿足它的需求而奔波,就是為了維護它的青春健康而忙碌,真是阻止人類進步的最大包袱!
他回憶線上的時光,腦子好像比以前運轉得都要快,任何場景都像是二倍速看電影,簡直有點懷念了。
想到這裡,周夏不由回首仰望那座巍峨的山峰,感慨像奇伊那樣AI,需要多麼強大的硬件設施比如電源、服務器、光纖諸如才能成就。
怪不得外界說錦山裡頭藏着黃金,估計都在服務器裡。
也不知道當年創造奇伊的人耗費了多少的精力,又是為了什麼。
算了,不去研究了,當務之急是先出來。
周夏怕又遇上類似變故,不大想單獨沿着來時路回去,他四下張望,看看除了來時路,還有沒有别的道可走,
不遠處有座山,是群山當中比較矮的那座,山上隻有稀稀拉拉的茅草,并沒有密集的樹林,走起來不容易迷路。
當初漂流時那些想躍龍門的大魚小魚,應該就是被這座山擋住了進山之路。
他隻要翻過去,就能找到那家漂流館,一切就好辦了。
沒想到那矮山看着不遠,給了他虛假的自信,等人走過去才發現:遠處看到的山間雜草,即使如“絨毛”般纖細矮小,走近了才知道,那玩意兒絕對比人高。
草坪秒變蘆葦蕩!
人在裡面穿行,一個是怕迷路,二來擔心遇上荊棘被刺得皮開肉綻。
周夏回頭看看來時路,覺得實在沒力氣返回。
他咬咬牙,拿出手機查看,剛才一點信号也無,現在竟然信号還挺足,電量也不少。
這年月,手機沒電、如斷手腳,沒有信号、如沒大腦。
既然手腳和大腦都完好,他不信翻不過這座矮山。
于是周夏先是用帽子和圍巾把腦袋脖子保護好,用手機上的指南針指路,開始沿着唯一的山路,登山!
臨上山前,他還特意打了下那幾個人的電話,都不通。
估計是對方的手機信号問題。
上山後,就見山上也是一人多高的茅草,他的視線被遮擋得嚴嚴實實,爬着爬着就走偏了,隻能爬一會再停下來确定方向。
上山還有山頂作為參照物,雖會偏離一點方向,但影響不大。
到山頂的時候,他還看到了一座白色的信号塔,無人區瞧見了人迹,有種特别親切的感覺。
而且總算解答了心裡的部分疑問,信号塔無疑是創造AI的一部分硬件設施。
隻是不知服務器的供電問題如何解決的,因為沿途連那種很簡陋的水泥電線杆都見不到。
哪知道,最初想着無非5、6百米的矮山,爬30分鐘就能登頂,快一點還說不定能回家吃午飯。
誰知一個半小時才到山頂,已然錯過飯點。
下山才是真的考驗,一開始他還很樂觀,覺得回家趕上吃晚飯都不成問題。
結果還是高估了自己,因為下山的過程中他仍然被滿山茅草擋住視線,隻能小心用腳往下探,沒問題再踩下去。
沒有路,加上視野完全被茅草遮擋,下山的走偏就比較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