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盒子,瞬間吸引了沈一諾的目光,他輕輕摩挲着,小心翼翼打開,雖然沈家有工匠,但潘家筆的名,他自是聽過的。
他也知道,這一套是十幾年前,潘家就已經絕版了一套紫竹筆。他是唯一收到的人嗎?
陛下這支筆,是想要告訴他,這些日子她是去了江淮嗎?
想到這些,沈一諾忍不住欣喜:“多謝總管,總管辛苦了。”
張昌浩連忙指使着金玉将一封紅包送上。
瑞甯笑笑着接過,随後悄悄問:“既然東西送到了,奴婢就告退了,司禦局還在等着呢?隻是郎君您看今日之事,是記檔還是回了?”
沈一諾眉目含笑:“但憑總管做主。”
陛下醒了,大好的消息傳來。太女,鳳尊,真心或試探的人都像潮水一般,一浪一浪的湧去了紫宸殿。
可惜海浪無情,真正能留下來的寥寥無幾。
而這其中,沈一諾就是其一。
沈一諾也不知為何,陛下為何無恙?卻不上早朝,弄得人心惶惶。
而她自己卻窩在紫宸殿,但凡有人請安,便靠在床上虛弱的和衆人打招呼。白衣也天天為她施針。
但無論如何,為陛下侍疾的規矩卻沒撤下,每日下午,他便會帶着微微焦躁的期待和熱忱,聽喚前往紫宸殿。
滿殿都是知情人,所以萬裡黎也會下床走走。
但實在是無聊,沈一諾一開始順着找來的書給萬裡黎看看。
漸漸,他發現,比起看書,萬裡黎更喜歡聽他讀書。
書上句式繁複,甚至還無句讀和标注。萬裡黎看了開頭,就沒了興緻。于是便沈一諾便拿起那本書,眉角眼梢挂着笑意,聲音清潤又不急不徐,像夏天的微風輕輕吹拂到了紫宸殿内。
萬裡黎特别喜歡那些名家遊記,不管是雜談還是堪輿考察,本就文筆絕美,自成境界。配上沈一諾的描述和講見解,每一天都仿佛讓人身臨其境。
萬裡黎變懶了,就耐心的聽他讀,有時候讀到有興趣時,還跟沈一諾漫有興趣的聊起來。
萬裡黎也是軍旅生涯,走遍五湖四海。雖說不曾有名家這樣的感悟,細緻動人的描畫。可是民俗風情,地方典故,都可細細講來,格外有趣,有時聽着聽着沈一諾都會忍不住出神。
三山五嶽,四境奇談。都在下午那一點點時光快速滑過。
讓沈一諾覺得就算是炎炎夏日,正午去紫宸殿的路上也因為心有期許都比午後路上涼快些。
這時讀到前朝一對蘇氏親姐妹,同遊中原一處古廟。蘇氏姐妹皆是才華斐然之輩,留下不少曠世名篇。
不知怎麼的,萬裡黎聽着興緻便淡淡低了下去。
沈一諾很快就反應過來了,陛下,雖然姐妹衆多,但不是與她針鋒相對便是被謀害,小的還遭受了千花落毒害。
特别是和她一同出京的皇太女,也因故而亡,難怪陛下不愛聽這些,這連忙住了口,想換一本書,卻被萬裡黎阻止了。
萬裡黎道:“就讀這本吧,我愛聽這些。”
可沈一諾卻不願意讀了,前朝大臣蘇怡和蘇倩,最為人感佩的,就是二人的姐妹之情。
蘇怡本也是淡泊山水,喜愛遊曆四方之人 ,可是卻為蘇倩被卷到鑄銀案中。被人污蔑貪污。
蘇怡無法隻能重入官場搜集證據,為其姐翻案,重入官場。導緻一同被當時當政猜忌。
被貶兩地,難得相見,就算如此,二人也常以書信相通。
誰知蘇怡立有大功,終于得當時當政看重。重審當年鑄銀案,為其姐解洗脫嫌疑,調入朝中。
蘇怡滿懷欣喜前去接自己的姐姐,原以為二人可在路上相見。
可萬萬沒想到,蘇倩卻在途中病逝。二人相距也不過一夜的距離,何其哀傷。
見沈一諾不敢說話,萬裡黎道:“朕也曾經有這樣的姐姐。她們總說姐姐性子沉穩,而朕性子灑脫。可是朕知道,姐姐在内心深處一定是很羨慕我的,但是她坐在那個位子上。隻能沿着她既定的命運走下去。“
或許當年姐姐其實是想把自由給自己的。
可惜,萬裡黎終究沒法做到。
見萬裡黎願意開口,沈一諾斟酌片刻:”臣侍聽過姑姑說起一些,關于惠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