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登山,為了減少負重,帶的東西越精簡越好。因此,葉何現在身上沒有帶着他習慣用來做筆記和整理思路的平闆電腦。他翻遍登山包,隻從底部翻出一支不知道放了多久的圓珠筆。勉強能用,但有筆沒紙,葉何也不想在三折頁和《熊山風景區地圖》上打草稿。
看來隻能用手機備忘錄了。
葉何将手機調成超級省電模式,而後打開備忘錄,将自己的思路梳理了一遍,記錄下了《熊山風景區遊客守則》的變化、自己對于磁場紊亂的猜測,以及自己來到裡世界的時間。
——葉何在筆記裡,暫且将自己現在身處的空間命名為“裡世界”,将現實世界命名為“原世界”。
他在“原世界”和“裡世界”之間畫了個箭頭,後面标注上“8: 52,草叢。發現‘驚雷岩’木牌”。
寫着“驚雷岩”三個白色楷體大字的棕色木牌還躺在原地。葉何反複檢查過那塊牌子,除了發現其中一條長邊十分粗粝,邊緣非常不平整,像是被砍過一樣之外,就沒有發現别的線索了。葉何沒有帶上那塊木牌,而是将其留在了草叢裡。一來木牌太重,很難塞進包裡;二來上面沒有其他線索,帶着很可能是白費力氣。
葉何倒是想過,随便撿塊什麼石頭,或者用自己包裡的圓珠筆,在“驚雷岩”木牌上留下點文字,讓(可能的)後來人發現後,能夠知道自己也被困在了裡世界。
但是,他在下筆的前一刻,猛然想起《熊山風景區遊客守則》的其中一條:
“三、愛護景區公共設施,不随意塗抹刻畫。”
這條規則,似乎是沒有改變過的。無論是裡世界還是原世界,《遊客守則》都清楚地寫明了“不随意塗抹刻畫”這一點。
葉何不敢肯定這塊有斷裂痕迹的木牌是否算景區的“公共設施”,但他更難以猜測,假如破壞了《遊客守則》上的規則,會有什麼後果——被神秘力量懲罰?還是被裡世界抹殺?
葉何看過一些影視作品和網絡小說,對于“規則”,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解讀。有的倡導打破規則、跳出框架,尋覓一線生機;有的則着重刻畫出違背規則者血淋淋的下場。
無論哪種,試錯的代價都是昂貴的。即便葉何有一道可以抵擋一次緻命傷害的護身符,也不敢輕易嘗試。
他決定,暫時按照《遊客守則》行事。如果遇到必須要打破規則的情況,再另做打算。
至于自己一開始便身處東線,直接違背了守則中第一、六、八條規則的事實,葉何決定先暫時擱置。畢竟三折頁上《遊客守則》變化的時間點不明,而之前的規則沒有提到不能進入東線。
葉何握住微微發燙的平安護身符,深呼吸。不得不承認,在現在這樣的情境下,護身符給他的安全感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還是得謝謝韓明亦。
他一邊想着,一邊背上整理好的登山包,站起身。
手機時間顯示“9: 10”的時候,葉何開始行動了。
首先,他嘗試着向西走,首先回到登山道上。
至于如何判斷東南西北,既然指南針不能用,那就用最樸素的方法辨别方向:太陽。現在是早晨,太陽在東方,所以影子的方向就是西方。
雖然葉何猜測,在“異”裡,“方向”本身,可能不具備任何意義,但實踐出真知,他還是得求證一下。他要看看在這場異境裡被扭曲的僅僅是磁場,還是連遠在空中的恒星都不可相信。
葉何杵着登山杖,一步一個腳印,小心地在樹林間穿梭。
樹林寂靜無聲,沒有鳥鳴也沒有蟲語,隻有偶爾刮過的晨風,吹得樹梢樹葉簌簌作響。陽光莫名的清冷,落在身上也沒有絲毫暖意。
走了幾分鐘後,葉何看到了熟悉的登山道。
熟悉的蹬道,以水泥塑成,每級台階都很長,表面棱角分明、凹凸不平。
葉何彎腰,凝視蹬道,片刻後,他拿出手機,在備忘錄上記下一條:
“9: 18,登山道。登山道的台階好像有變化。”
接着,他踏上蹬道,沒走兩步,便看見了一塊較為開闊的空地。空地旁立着一根一人高的棕色柱子,柱上延伸出幾塊路牌,分别以白色楷體字寫着“←清水潭”、“←觀月亭”、“→地廬”。
葉何又一次蹙眉。觀月亭好說,清水潭和地廬是什麼?
他從衣兜中掏出地圖展開,仔細看了一遍東線:
南門 -> 金雷坪 -> 疊浪岩 -> 撈月潭 -> 觀月亭 -> 猴子瀑布 -> 大聖廟 -> 北門
對啊,他沒記錯,東線既沒有清水潭也沒有地廬啊?
葉何又确認了一遍地圖的西線和中線,也沒有看到這兩個地名。
看來,和驚雷岩一樣,清水潭和地廬,也是不存在于熊山風景區的兩個地點。
葉何深呼吸,穩下心神,又仔仔細細地查看了一番這根柱子和柱子上的路牌。他發現,這根柱子是實打實的木頭制成的,路牌也是,而且無論是木頭柱子還是木頭路牌,似乎都飽經風霜,表面參差開裂,和之前草叢裡那塊“驚雷岩”木牌一樣。
除此之外,葉何還在空地近山的這側,發現山體邊上,立着一根方形的、光秃秃的柱子,柱子頂的木頭粗糙不平。
他又擡頭看了眼山體,刀鑿斧刻,崎岖不平,仿佛與之前一路上山時所見的山體沒什麼區别。但認真地看,又能感覺到這片山體好像格外的大,周圍的草木像是被特意清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