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出那名帶隊之人的熟面孔,他驚喜道:“方郎官!”
饒是如此,他保持着防禦的姿勢,待在原地一動不動。
被稱作“方郎官”的男人勒馬下地,上前見禮:“标下方照,參見昌王。”
右中郎将方照,專掌常侍侍郎,更直宿衛,為皇帝的親近之臣。
佐雅弘拿眼一掃,方照身後所統衛兵皆出自宿衛軍,常随侍帝側,可見他們的确是從陸壓山大營趕過來的。
且方照是太京人,身出将門,由皇帝一手拔擢重用,不似高唐那般同李昊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皇帝選方照來接應,更彰顯其用心良苦。
“免禮,方郎官請起。”
佐雅弘一顆心将才落了地,流露一絲解脫般的笑意,旋即兩腳發了軟,幾乎支撐不住。
方照見狀,道一聲“僭越了”,伸手扶穩昌王,又命下屬奉上水囊。
佐雅弘小抿一口水,略微潤濕幹裂的嘴唇,又含一口在嘴裡,慢慢咽下去,适應一會兒,再放開了暢飲。
在他喝水的功夫,方照見機遞上幹糧,并簡單扼要禀明來意:皇帝龍體欠安,又遲遲不見昌王報到,便派自己快馬兼程一路尋來。
“聖上病了?嚴重不嚴重?”佐雅弘頓時着急上火,“軍醫怎麼說?”
方照顧左右而言他:“方某無能,還請大王盡快随我回營。”
吃飽喝足的佐雅弘點點頭,把空了的水囊還給方照,背上斷佞,一拍馬鞍就将上馬。
“大王,請恕方某無禮——您的愛馬日行千裡、夜走八百,渡水登山如履平地。隻是,任憑照夜玉獅子是多上等的好馬,也經不起無休止的奔跑。
“強行鞭策它繼續,容易對它的身體造成傷害,萬一它在路上受傷,也影響您趕路的速度。
“如果您不嫌棄的話,方某這邊為您準備了别的馬,您以為如何?”
聽方照說的有理,佐雅弘一番權衡利弊,不得已暫别白帝,換馬上路。
他留下一名衛兵看顧愛馬,喂水喂糧,吩咐等它體能恢複了,再追趕上馬隊。
此時天光大盛,太陽的暖意驅走了寒冷,一行人馳騁于沙原,卷起一陣風塵。
當陸壓山巨大的廓形隐隐浮現在遠方,佐雅弘突然緊急勒馬,停了下來。
方照跟着勒馬,關切地問道:“大王可是身子不适?”
“沒什麼……”佐雅弘慢慢地吐字,眼神逐漸深沉,“方郎官,紀叢為何沒一起來?”
紀叢就是佐雅弘先頭派出去面聖的信使。
從執行任務的角度來說,方照此行應帶上紀叢,以在見面後取信于昌王;從紀叢個人的角度來說,他早該及時回到昌王身邊複命……
除非紀叢兇多吉少,不可能再出現了!
初遇方照時,佐雅弘力倦神疲、頭腦昏昏,一時反應不及,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等他在路上意識到,他已然被衛兵們悄悄以陣法相挾,前後左右的出路全部封死,當真是脫身無門。
方照見昌王的手移向斬馬/刀,笑了一笑:“大王,方某奉令辦差,沒想到辦得不好,惹您生氣了,方某在這裡給您賠不是。
“至于紀叢,您入了營就能見到他了。”
聞聽此言,身陷包圍圈的佐雅弘愈發笃定,紀叢已然遇害!
“既是令旨,可有憑據?”
方照露出遲疑之色。
“好你個方照!無憑無據,假傳聖旨!”佐雅弘手中長刀出鞘,殺氣森森,“念你曾經侍主有功的份兒上,你現在束手就擒,孤可以不治你的罪。
“否則,休怪孤先斬後奏,剁了你的腦袋!”
“大王誤會了,聖上的旨意,便是天意,方某造得了假麼?将來到了駕前,我還是個照他老人家意思辦事的忠臣。您不相信,非要為難方某,這要怎麼解釋?”
“住口!還敢狡辯!你自诩為忠,豈非暗指孤是奸?!”
佐雅弘怒罵着,雙手握柄,提刀欲斬向方照面門,引得一衆衛兵忍不住驚呼——
昌王固然體力不濟處于下風,但經年習武,修為非同小可,他們起碼要付出死傷一半以上的慘烈代價,才有機會聯手将昌王制服。
生死頃俄,方照疾喊:“方某奉當今太子之教,護送昌王入陸壓山大營,請昌王解甲遵令,不得有誤!”
太子?太子?
佐雅弘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麼太子?誰的太子?誰是太子?
方照重複一遍方才的說辭。
“荒唐!”昌王怒不可遏,卻也被這一句話阻斷了攻勢,被迫挪開刀尖,“你目無王法,信嘴胡說,藐視皇命,其心可誅!”
“大王出口成章,方某佩服。”方照抱拳道,“那麼,請您收刀驅馬,我們接着趕路吧!”
佐雅弘絲毫不為所動:“孤不認識你口中的那個太子,憑什麼接他的教令?”
“這個不急,等您到了聖駕跟前,一切自有分曉。”
方照這副言之鑿鑿的模樣,倒叫佐雅弘生疑:矯诏假傳可是誅九族的大罪!難不成事出有變,阿爹真在大營内定下了儲君人選?會是何人?
腦海中飛速掠過幾位兄長的臉:壽王、陽王、榮王……都不像。
最後,他打撈起一個極不可能的名字,托在舌尖,緩慢吐出:“老十三?”
十三皇子、維烈王、仁勇校尉,佐雅澤。
若非有此荒謬絕倫的太子之說,佐雅弘壓根想不起來軍中尚有這号人物。
方照低頭避開斷佞,轉述皇帝口谕——
“聖躬違和,每顧及曆代祖先為争登大寶,父子兄弟骨肉相殘,總不免為之浩歎。
“皇十三子雅澤,聰睿夙成,端莊特秀,文實志經,武兼講藝,有孝友溫恭之德,有闳偉豁達之量。
“現命其全權代管陸壓山大營内的一切軍務,待凱旋返京之後,自當授之以冊、寶,正位東宮,為皇太子,祭吿天地、宗廟、社稷,诏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