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所有人都沒有作聲,他們都知道在她隻是在追憶往昔罷了。很多時候領導想要的就隻是個聽衆。
遠處的水色連綿,在戰争之後,謝居易才反應過來,原來戰場旁邊初夏的景色也是美不勝收,一樹一樹的蔥茏,加上樹下零星散落的蒲公英,伴着獨特的修飾,裝點着自然。
她接起了之前的話頭:“在我看來,在亂世之中,在這樣的環境中,不争不搶的人隻會被吃掉;争過了,說不定還能成功。”
随着謝居易策馬向前,司馬健等一衆玩家都自然地跟在後面、緩緩前進,而謝居易的腦海中重新思考起了之前的那個問題:蝗災怎麼辦?
回到了河邊裡之後,謝居易對河邊裡的發展頗感興趣,她也沒有想到一個玩家居然真的能夠将河邊裡發展成這樣。
在亂世中,人很難被看做人,而在河邊裡中,每一個人都是鮮活的活生生的人,崔矩之所以能夠帶動村民和他一起發展,也是因為他把這個“扶貧模拟器”搞得像模像樣的。
就連論壇中都有不少玩家,特别是接受了裡長任務的玩家開帖子詢問:為什麼《大晉風流》這個遊戲不想别的種田遊戲一樣簡單?
在其他遊戲中,想要建造什麼東西,隻要有藍圖就行了,村民自己會過去建造的,但是在這個遊戲中,搞個藍圖反而成了最簡單的東西。
真正困難的是,怎麼讓你的手下幫你完成藍圖,裡長的身份并不意味着能夠使喚手下的村民了。更多的玩家都是在象牙塔裡長大的大學生,根本沒有對人際交往有個清晰的認識,常常是政令不出裡長這間屋子。
條件差一點兒的,說不定連裡長的辦公房子都沒有,還要從零開始搞建設,這也讓不少玩家直呼上當。
在論壇中,崔矩也真誠地傳授了自己的經驗,真正的經驗就是:要用真心換真心。
崔矩将所有的資金都投入了再生産,畢竟他也沒有在遊戲中賣房置地的打算,于是便把所有的金錢都投入到了道路平整和教育建設中,因為他知道,河邊裡的發展需要更便捷的交通和更高素質的人才。
等到參觀完畢之後,謝居易進入了公署中,不少人都出去打掃戰場了,她親手點亮了油燈,對崔矩問道:“崔裡長,這河邊裡在你的治理下還真是不得了!如今你應該也聽說了,蝗災可能過不了多久就要來了,你有什麼辦法嗎?”
崔矩一下子就從昏昏欲睡中清醒過來,這種事情完全是一回生二回熟,這就是“問策”的環節了,上次他經曆過了之後,就已經上了主君的名單,如今又到了自己晉升的時候了嗎?
崔矩想了想,一時沒有作答。
好一會之後,他才慢慢開頭:“蝗蟲若是來了,恐怕還是要盡早應對。而且應該要做兩手準備,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謝居易點了點頭,承認他說的有道理,并且示意他接着說下去。
在這個時代,對付蝗蟲的方法十分有限,要不就是用火,要不就是用水。
用火攻的話,縱使蝗蟲再怎麼繁殖,一把火都燒了,總是能夠燒得個精光,再能飛,找不到吃的,也總會死。
這雖然是簡單一把火就能解決的問題,但是一把火過去了,蝗蟲沒有,百姓辛苦種植的糧食也沒有了。對付蝗蟲本來就是為了盡可能的保留些糧食,要是用火,那可真是得不償失。
初夏正是糧食生長的重要階段,更可怕的事,青黃不接的時候百姓家中的糧食最少,那些個放印子錢的也在這個時候最猖獗。
崔矩斟酌着說道:“蝗蟲其實也可以被吃掉,其中所含有的蛋白質并不比肉少,但是要做的好吃确實很難。不過,如果養多多的家禽說不定可以解決。”
“我知道有個玩家,平日裡雖然是做熱幹面的。但是在烹饪一道上天賦異常,如果在短時間内讓百姓看到養鵝鴨有收益,他們自然會去養殖,隻是想要大規模,恐怕還是需要官府的資助。”
“下官推薦龔瑞庭為養殖所所長,負責養殖事務。”
謝居易沉吟片刻,遲疑地點了點頭,說道:“要是蝗蟲的數量不多,倒是可以燃燒柴火,或者塹壕掩埋,或者篝火誘殺,但是這都是小規模的做法,一旦形成災禍,恐怕起不了大用。”
崔矩更加細緻地說明了情況:“一般來說,七文錢一隻鴨子,若是我們以五文錢的價格賣出,那肯定能夠吸引不少百姓購買,再加上廣告宣傳調動人們的消費熱情。這個方法是可行的。”
“而且,蝗災也不是小範圍的事兒。一般都會波及一個縣,甚至是一個州,一個地方消滅幹淨了也沒用,總會有其他地方的蝗蟲飛過來,隻有所有人的勁兒都往一處使,才能夠将損失降到最小的範圍内。”
謝居易思索之後,在論壇上也吸收了玩家的建議,終于決定采取之後辦法。
隻是,兵戈之事之後就是蝗蟲,年年都有災禍,官府兜裡都沒餘糧了。想到這裡,謝居易就忍不住在人後接二連三地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