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的時光好似流水般匆匆而過。
這幾日裡,在劉媽媽的提點下,九娘來栖霞寺一遭,回老三房時,總得帶些子栖霞寺特有的禮兒。
否則,免不了要落人口舌。
當然,這禮也無需多貴重,通常香客們上香後,都會花幾個大錢買些個附錄,或是保安康和樂或是保姻緣順遂的,一概都是黃紙疊好的附錄,再穿了紅線,可挂在脖頸上,亦可挂在腰間當挂墜。
亦或者,秋季楓葉滿山時,多捐幾個香油錢,可以請小師傅們親手将楓葉用栖霞寺秘法制成可以長久保存的各色楓葉屏風擺件亦或者團扇,折扇,倒是新鮮好看的很。
隻可惜,九娘來的不是時候,劉媽媽很是無奈的歎了又歎
“唉!倘秋時來,帶了楓葉擺件物什送了各位姑娘哥兒們,保準個個歡喜,姑娘才有臉面呢!”
而九娘則半點得臉的覺悟都沒有,隻滿不在乎道
“不過就是全了禮節而已,什麼臉面不臉面的,我才不稀罕呢!”
一句話說的劉媽媽眉眼直抽,又動了動嘴想給九娘說些個道理,但九娘卻壓根不給劉媽媽開口的機會,隻稍稍頓了頓,好似料到劉媽媽會勸說自個兒似的,也便又補了句
“更何論,沈家又不似旁人家,每年秋時,沈家的女眷都會來栖霞寺拜蘇老祖,誰手裡頭還沒有幾件這些個尼姑制的楓葉擺件。”
話雖有些不妥貼,不過倒也是九娘說的這麼個事實。
興許旁的人家對栖霞寺隻有秋季滿山紅遍時,捐了幾十上百兩的香油錢,才能有機會得到小師傅們秘法制作的楓葉擺件物什,自然是稀罕的很。
不過沈家與栖霞寺的淵源,每每秋季來了栖霞寺,楓葉擺件物什都是主持師太親自命幾大親傳弟子制作并送到各位女眷手中的,真個兒是不如外人那般覺着有什麼稀罕的。
這廂劉媽媽自也覺着九娘說的極是,便徹底打消了想勸上一勸的心思,而後話鋒一轉道
“老奴親去師太那兒走一遭,好讓師親自制幾個附錄再開了光,那樣送給府裡頭的姑娘們也好,哥兒們也罷,便是老夫人,也都能拿的出手。”
瞧九娘對此興緻缺缺的樣兒,劉媽媽自來曉得九娘不喜歡為這些個操心,也便自顧自的掰着手指頭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