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申末時分,劉媽媽将将送胭脂水粉回了如意居,正同九娘絮叨着大太太如何誇贊姑娘秀外慧中,二太太如何面上笑的一團和氣并嘴裡贊了聲姑娘真是妥帖周到,隻那聲音中卻是忍不住夾雜了兩分的酸氣嫌惡,三太太如何接了荷花紅的胭脂,一疊聲道謝不算,另還賞了幾個璎珞荷包作為回禮,便是九娘的嫡親母親錢氏,收到九娘派劉媽媽奉上的紅豔豔的胭脂後,也難得誇了聲九娘總算是開了竅。
而老夫人收到九娘的胭脂後,面上如彌勒佛般的慈和并未有甚改變,隻嘴裡頭贊了兩聲九娘這小丫頭有孝心,并命大丫鬟蕊香包了二兩金絲燕窩給九娘,當是九娘這一番孝心的賞。
至于諸位姑娘表姑娘以及小侄女那兒,照着九娘的意思,除了十娘那處得了兩盒胭脂外,其餘姑娘那兒,隻一人得了一盒胭脂,不過,劉媽媽朝各個姑娘院裡頭送胭脂時,除了四娘在自個兒院裡頭忙着核對陪嫁物什,笑着誇贊九娘越發知禮懂事之後,又開了自個兒首飾匣子,從裡頭挑了對钿絲金福耳墜作為回禮,而其他姑娘那兒因着去了女學,倒隻有管事婆子一疊聲的道謝。
因着九娘到底心心念念的想攢些銀錢給四老太爺送女人,至于勤哥兒那些個哥兒,以及幾位小侄子那兒,便什麼也未送,倒是讓劉媽媽一陣的唠叨。
“姑娘哪裡就缺這些個阿堵物,其他哥兒也就算了了,十哥兒可是姑娘嫡親的兄長,便是十哥兒不稀罕這些個,可到底是姑娘的一片心,姑娘日後大了,隻怕要指望十哥兒替姑娘撐腰做主呢!”
“說起來隻送些姑娘家用的胭脂水粉,十哥兒乃是君子,不送也沒什麼,可落在旁人眼裡呢,落在太太心裡呢,前些日子明明還瞧着姑娘與十哥兒常來常往的,眼下姑娘得了賞,卻連個墜子都舍不得往十哥兒手裡頭塞一個,旁人倒是無需放在眼裡,可太太這廂才得了胭脂對姑娘刮目相看,隻怕曉得了十哥兒這一遭,要對姑娘頗是失望了。”
“姑娘就聽老奴一句勸。。。。十哥兒那處。。。”
九娘正被劉媽媽這一襲掏心掏肺的遊說勸說的腦袋生煙,着實是煩人的很,正想應允了她去,卻在九娘應允的前一刻,恰恰聽到院子裡幾個奴兒給十娘行禮問安的聲音。
“十姑娘安好”
。。。。。。。
直聽到十姑娘三個字,九娘立時如蒙大赦般,一個咕噜便從繡墩上落了地,又急急往大門處迎了去,還不等九娘疾步到門檻邊,便瞧見十娘已然一隻腳跨到了門檻内,同九娘四目相對下,便嘻嘻笑了幾聲,幾乎與九娘同時朝對方淺淺福了一禮,之後,才笑拉住九娘的手往屋裡頭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