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家裡操心店鋪和撫育堂的事,與此同時,京城裡,萬衆矚目的春闱也要開始了。
因為明德帝尤為看重此次科考,所以底下的人也全都提起一顆心辦事,生怕搞砸了觸怒龍顔。
上一屆的科考雖然也是在明德帝在任期間舉行的,但是當時他才繼任沒兩年,對于朝廷的各方面把控還不到位,當務之急是首先收攏兵權,相較而言,科舉這種小事當然就不值一提。
所以被胡太後及胡丞相一行人動了不少手腳,他也不敢放心用這些人。
而之所以明德帝沒有像以往的正常皇帝一樣繼任時就能掌控朝堂是有曆史遺留原因的。
先帝皇子衆多,聰穎能幹者不在少數,一溜排下去能有十來個,他一個排行第十的皇子再怎麼樣也輪不到他,所以他便給自己抱準了一個大腿,那就是他的太子三哥,中宮元後嫡出,素有賢名。
且因他排行小,與太子三個中間差着十三歲,他人又機靈,打小就喜歡跟着太子三哥,所以太子待他如父如兄。
可問題的關鍵就出現在這,先帝生的兒子們都太能耐了,每個人都有過人之處,聰穎的更加不在少數,哪能就甘心做一個皇子,一輩子低人一等?
都是一個爹生的,憑什麼你能當皇帝我不能?
所以拉開了一場持續十餘年之久的奪嫡之争,中間太子被人暗害,早早逝去,其他的皇子死的死,傷的傷,彌留之際的先帝和衆位大臣把還剩下的皇子扒拉來扒拉去,最後隻能盯着他這個原本跟在皇太子身後的小透明。
說實在話,他真的對這個皇位沒什麼興趣,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在太子哥哥繼位之後當一個富貴賢王,奈何時運不濟,護着他的太子哥哥死于重重陰謀詭計之中,其他能幹的皇子們也在十餘年的奪嫡過程中死的差不多了,剩下能看的竟然隻剩下他和繼任皇後胡皇後也就是現在的胡太後所出的十七皇子,時年三歲。
先帝再怎麼也不能讓一個才三歲,毛還沒長齊的小屁孩登基,再者胡家一族勢大,要是讓十七皇子登基,那這個天下恐怕就不是他們老段家的了,而是跟着胡家姓。
于是他被趕鴨子上架成了現在的明德帝。
雖然他不想當皇帝,但是他很清楚的明白一點,在其位而謀其政,成了皇帝就要肩負起責任,且從他小小年紀就知道抱大腿來看,段家人該有的聰明才智他都不缺,即使不能在衆皇子中脫穎而出,但是當一個守成君王,護好這江山還是綽綽有餘的。
可問題是胡家的勢力太大,出了一個太後和先帝時期就備受信任的胡丞相,他們野心勃勃,妄圖把他拉下水,讓十七皇子繼位。
前幾年明德帝一直關注軍政事務,邊疆問題是他關注的重中之重,畢竟國家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護好百姓是他的首要職責,因此朝堂内的波詭雲谲難免的不受他控制。
甚至目前胡家還有如日中天之感,不過他們也蹦哒不了多久了,他手握兵權,就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奈何還有人看不清,胡太後和胡丞相還做着他一朝身死,胡家就能成為本朝掌權最大的外戚家族美夢呢。
現如今沒了外患,明德帝自然要把目光放在内憂上,首要任務便是選拔出來一批為他所用的優秀官員。
他手上的人可用的人還是太少,大部分能幹的都被他派出去掌兵了,剩下的許多都是中庸之輩,像是上次北方永州的雪災事件,他就交給了心腹之人去辦,可還是在胡丞相作祟下失敗了,。
這也讓他意識到了如今迫切的一點是找出可信的聰明人治理江山,安穩社稷!
春闱如期舉行,在明德帝的重重防範之下,胡丞相能插手的少之又少。
不過為了防止他狗急跳牆,明德帝暗示手下人稍微放松一下人手,讓胡丞相能夠接觸到一些舉子,當然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範圍之内。
這麼做一是為了防止胡丞相氣急之下生出大亂,二來他想看看這些被接觸到的舉子們到底會怎麼做。
是順勢向胡丞相倒戈,還是堅守底線?
作為此次江南省的鄉試第四,江序收到了來自不明勢力遞來的橄榄枝。
鄉試第四這個名次不高也不低,比不上前三名那麼耀眼,但是比起下面的來說也不算太過默默無聞,胡丞相安排的人關注點在各省的前三名沒錯,但是前十也都有抽調人手接觸,作為文試大省的江南,第四名比起其他省的前三名含金量還要高一些,他就在考試前三天的傍晚時分遇到了一個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