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陽升起。
憂兒醒來之時,紀曉芙早已将夜裡的“殘局”收拾妥帖。一家人用過早膳之後,迎着火紅的朝陽,繼續出發了。
“鄧将軍,我們真的不跟了嗎?”望着漸行漸遠的馬車,一旁的侍衛小心翼翼地問着,随着鄧愈鑽出了小巷。
鄧愈神色晦暗,而後擡首,沉沉一歎:“不跟了,回去吧。”
“那朱香主那裡,要如何交代?”
鄧愈頓了一頓,自嘲的笑了:“正如他所說,真要做明教教主,他二十年前就做了,比起那時的燎原之勢,現在的他,應是隻盼妻兒平安而已。”
這時,巷口邊傳來了孩童嬉鬧間的哼唱: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發芽,打拔兒。楊柳兒青,放空中;楊柳兒死,踢毽子兒。
鄧愈扶額想了一想,慢慢地走向了那圍坐成一圈兒的五六個孩童。孩童們見此人身形威猛,眉宇間盛滿戾氣,害怕地縮至了牆角。
行至那群孩童身前,鄧愈一改平時嚴肅之色,從懷中摸出一物,笑道:“這本書,拿去玩,若是你們想當了手紙,也可以。”
那群孩子又向身後的牆根擠了擠,蜷縮着腳趾,并未接他所遞之物。于是乎,鄧愈将書擱在了孩童們腳下,轉身出了巷子。
“這個叔叔好兇,這書上也沒有畫,我們敢撿嗎?”
“我認得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念中土。”
“要不,把它交給先生吧。”
“還是交給我爹吧,我爹識字。”
“那個叔叔不是說了?讓我們把它當了手紙,我們把它撕開吧。”
“哎呀,還是拿回私塾去,讓先生看看比較好,興許是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
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号大明,年号洪武,大封諸将為公侯,部分追封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為開國元勳,即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遇春、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
綠蔭如蓋的竹間小徑處,是一方娴雅沁人的小院兒。陽光兀自穿過林間,正照在一正在院中跌跌撞撞奔跑的小嬰孩身上。院中一精緻的矮桌上,是一尊以翠竹勾勒的酒瓶,尚雅之至。
嬰孩望着那酒瓶嘿嘿一笑,奔過去就要端起。
這時,剛浣洗完衣物的紀曉芙輕盈而回,見那嬰孩正捧着酒瓶揣摩,酒水眼見就要被倒出,慌張上前,蹲下身去奪過,青色衣裙下擺散落腳邊:“憂兒乖,爹喝的酒,是不能拿來玩的。”
憂兒似懂非懂的撓了撓頭:“娘,為什麼?”
紀曉芙眼珠提溜一轉,輕輕一笑:“因為呀,你爹可能在酒裡使了詐。”
彼時,一襲白衣的楊逍緩緩走出,見到院中情景,捋了捋颌下胡須,眯眼笑道:“丫頭,有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