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定後的胖教授,繼續給孩子們講解演唱技巧:“唱歌,一定要有技巧,這個很重要!
什麼技巧呢?
如聲音的強弱對比、高音控制、花腔運用等等,這些技巧對于提升演唱效果,做到‘聲情并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先跟你倆講一講,這氣息,如何調整?
大部分歌曲中均有長句,需要演唱者通過對氣息的調整,來完成演唱。重點則是呼吸的淺與深、快慢等,你們可以在平時的練習中,注意氣息的調節,可行方式包括對腹部、胸腔呼吸的把控等。”
胖教授簡單地坐做一番示範後,又講:“下一個,我講一講歌曲的起音,這個,也非常重要。
一些音域變化較多的歌曲,如果在演唱開始階段,未能有效地将音調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内,就有可能,無法在高音區、低音區完成演唱。
這個,我想,你倆也懂,反正是---開頭起高了,唱不上去;起低了,又唱不下來。即便是你能唱的上去,也隻剩下‘吼’了,那樣,聲音肯定會‘破’,根本做不到‘聲情并茂’。一首歌曲,如果做不到‘聲情并茂’,就不可能打動人心。
最後一點,就是一定要了解歌詞的創作背景。
因為,每一首好聽歌曲的背後,都有其特有的故事背景。你隻有了解了這個故事,在演唱時,才能将‘情’和‘聲’更好的融合,實現演唱的‘聲情并茂’。
比方說,這首《天邊》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呼和浩特。
故事的女主人公的父親阿民,師從蒙古族著名哲學家艾思奇,曾任内蒙古軍區宣傳部副部長。他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而且寫得一手好詩。
然而,這姑娘在14歲那年,父親阿民沒能躲過那個時代特有的動亂,進了監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但她依舊堅持學習,想用知識改變命運。
她就讀的呼市二中有個男同學,家裡也很凄慘----父母雙雙被批判進了監獄,弟弟出逃,家中隻剩下一個八歲的小妹。
1968年,男孩該去插隊了,于是,便把自己的小妹交給了這個女同學照看。
三年過後,學校全面停課,16歲的女同學被迫辍學,上山下鄉,被送到一個偏遠的農場。她開過拉煤的大車,爬過危險的電線杆,也架過沉重的熒幕……卻從未放棄過丁點的學習機會。
可喜的是,她這個農場,離那個男同學的新疆建設兵團不遠,她便時不時地去看望這位男同學。
生産建設兵團的生活非常艱苦,幸運的是有這位美麗的女同學與他相伴,共同的磨難使兩顆心貼在了一起。他們互相關心和鼓勵,日子也就不覺得怎麼苦了。
又過了三年,姑娘被保送到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而小夥子卻沒能如願。
姑娘在臨行前的頭一天晚上,來到了小夥子的營房,想向心愛的人道個别,可她難以開口。其實,小夥子已經知道她第二天就要回城了,卻沒有問。
就這樣,兩人默默地凝視着,沒說一句話,微弱的煤油燈下,一對戀人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默默地、久久地、相視着,直到天亮。
姑娘走了,小夥子卻沒有出來送行……
三十年後,這位蒙古族小夥子成了一名畫家。
窮畫家,窮畫家,成名之前的畫家,就是一個字---窮!
但是,生活的坎坷與艱苦,都沒能磨滅他心中的那個夢想!那就是,去一趟北京,撞撞運氣,看一看能不能撞見,駐在他青春裡的,心心念念的那個姑娘。
可是,那時他的身上沒有任何積蓄,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把身上僅剩的一點錢買了一張機票,帶上簡單的行囊,飛向他生命的新裡程。
來到了北京,站在機場的大廳裡環視着周圍,機場的宏偉壯觀,首都的變化,讓他為之震撼。
突然,一種命運的安排,讓他的目光定格到了不遠處的滾梯上!随着滾梯緩緩而下,一位中年女士出現在他的視線中。
女士身穿中式旗袍,一副黑色的披肩,長長的拖在滾梯的扶手上,呵,那風度翩翩,那氣度不凡……難道是仙女下凡?
現實生活中,他從沒見到如此高雅、氣質非凡的女人。
他不敢再看那位女士,卻死盯着電梯的滑動。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那個女士競走到了他的面前,并伸出手來說:‘你好,吉日格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