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蘭布和沙漠盡情地玩了兩天,随後,淳于溷師徒就随着“閑适會所”的那幫老人,回到了呼和浩特市。
6号的下午,淳于溷師徒又踏上了趕往沈陽的火車。第二天七點多鐘,火車到達了沈陽,淳于溷敦促任飄飄買了8點22,去往長春的中轉車,馬不停蹄地奔赴松原。
一上火車,滿車廂盡是些趁着暑假,出去遊玩的大學生。
任飄飄的直播,在大學生的群體裡還是很有市場的。見小網紅上了車,大學生們紛紛起身讓座。
任飄飄卻把座位讓給了師父,自己便站在師父的身邊,盯着靠窗的,一直沒有起身讓座的那個大學生。
大學生見任飄飄直盯着他,越發把頭扭向了窗外。
任飄飄白了他一眼,便跟師父一問一答地,對其開始了一通道德輸出:“師父,您一直說,中國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文明古國,除了有衆多的優秀曆史文化傳統之外,尊老愛幼是一直傳承至今的優良美德。無論是小到幼兒園的小朋友,大到大學校園裡的大學生,都是在大力提倡和鼓勵。可是,為什麼,同樣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他們之間的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淳于溷笑道:“哪大了?不都給我讓座了麼?”
任飄飄說:“師父呀,你心裡就沒有點兒數麼?那是給您讓座麼?那是給我~!”
淳于溷笑道:“一樣的,給你,就是給我!”
任飄飄說:“那能一樣麼?我不是還站着麼?”
“你的意思是,我站起來,你坐下?”淳于溷斜眼看着徒弟問。
“不是!”任飄飄道,“我的意思是說,為什麼,給我的感覺是,現在讓座的年輕人變得越來越少了呢?對于這種現象,師父是如何評價的?”
“噢,這個麼,”淳于溷說,“這與現在的年輕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過于重視‘應試教育’,而忽視了道德教育有關。尤其是,對于文明禮貌、社會公德等方面認識不足,至少沒有深入于心,更沒有很好地落實到行動當中去。”
“是不是?”任飄飄瞅着靠窗的大學生,又道,“為什麼,沒有落實到行動當中去呢?”
淳于溷說:“因為,現在這一代的年輕人呀,是改革開放後這一代人的子女,也就是王奕博這代人所生的孩子。這代90後、00後的人啊,身上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
任飄飄問:“什麼印記?”
淳于溷告訴她:“就是,他們想當年,有不少是家庭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嬌生慣養,養尊處優,父母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而養成了驕縱任性,自我意識很強,為我獨尊,自私自利等特性……
由于家庭中的文明禮貌和尊老愛幼等優良傳統教育的缺失,故而造成現在的有些年輕人,逐步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漠視需要關心的人等現象。”
“哦,嬌生慣養呀!”任飄飄又問,“我怎不是這樣?怎麼就沒有人來嬌生慣養我呢?”
王奕博說:“你是自己慣養自己!”
淳于溷道:“是啊,奕博說的很對,你屬于10後,被稱為‘阿爾法’的一代。”
任飄飄問:“什麼是‘阿爾法’一代?”
淳于溷說:“你們這一代啊,在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科技環境比之前的任何一代都要複雜。你們從小就接觸到了智能手機、平闆電腦、互聯網等新興科技産品,對于這些産品的使用比成年人還要熟練。再一個,你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随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文化交流和碰撞也日益頻繁。這使得你們10後的一代人具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文化背景……”
任飄飄美美地聽着,嘴上卻說:“别說我們了,還說‘小太陽’讓座這件事吧!”
淳于溷道:“所謂的‘小太陽’這代人,就是以我為中心。不知,你們發現了沒有,現代的年輕人,上了車公共車後,就一直在看手機,完全沉浸在自我之中,即便是有需要讓座的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或抱小孩的人,他們也不會覺察甚至視而不見……”
靠窗的大學生知道師徒倆說的是自己,便回過頭來辯解說:“關于讓座這件事情,我認為,年輕人也不一定非要讓座。因為給有需要的人讓座,隻是一種道德風尚,并不是法定的義務。我們年輕人不讓座,是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你需要座位……”
“怎不需要?”任飄飄對他瞪眼道,“你不見,我一直站着麼?”
大學生怼道:“你是殘疾呢?還是孕婦?還需要我來給你讓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