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夜一行人隻走在路上,他懷裡抱着花,臉上洋溢着笑容的原住民都紛紛向他們問好。
“【烏托邦】歡迎你們!遠道而來的英雄與詩人。”
另一邊,恩格利亞也同樣遇到了相同的情況,不得不說恩格利亞得人心這方面的能力不知道比格瑞好上多少,也因此他們得到了原住民們更熱情的對待。
他們舉起酒杯高歌:
“遠道而來的旅人,勞苦已遠去。”
“在夢裡的烏托邦,永恒的幸福。”
“贊頌您,殺死棘鳥的君主。”
“月光凝固在那,刀劍的頂點。”
……
穿過街道,他們不約而同的來到城市的中心,一片空曠的圓形空地,其中一座由白色岩石,粗糙雕制的巨大石像聳立在其中。
那石像雕刻的人穿着寬大兜帽的衣袍,面容刻的模糊,雙手向上微微托舉,姿态随意。
周圍是一圈被圍起的池水,隔絕了人去觸碰祂的可能,隻能遠遠觀望。
不時的有些遠居民們拿着鮮花走來,他們匍匐在石像下,嘴裡念念叨叨什麼,奉上鮮花又轉身離開。
這中央的廣場僅僅隻有石像一個遮蔽物,兩對人馬沒有意外的看到彼此。
卡列文渾身是血的走到池水邊上,捧起水洗了洗手。
鮮紅的顔色立馬散開。
一旁正在獻花的小女孩立馬瞪大了眼睛,她尖聲說道:
“你怎麼可以對君主的雕像不敬!”
那話出來,外人們也終于知道了,這個聳立在城市正中央卻與城市格格不入的雕像是誰。
卡列文淺笑:“我曆經千辛萬苦來到這裡,我在此洗去身上的血腥與污穢,又何嘗不是在接受你們君主的恩賜呢?”
一路上聽到的贊歌,不難知道,這位烏托邦的君主極為仁慈和善良,祂也非常欣賞和歡迎一些英雄般的人物。
那贊詞中就有一句“在祂的榮光中洗去苦痛與戰火”。
所以卡列文就執行了物理意義上的清洗,特别的挑在小女孩身邊來試探對方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