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幹巴拉僅是納曼部落的首領,遊牧部落還有首領還不服他。”
衛駿馳淡淡地說來:“他想真正成為遊牧部落的首領,就得攻下軍鎮。有大周的軍鎮在手,各部落首領才會對他俯首稱臣。他才能真正号令各部落。”
“好幾個部落對大周虎視眈眈,都想放馬南來,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查幹巴拉說服了北疆十數個部落都跟着他前來犯邊。後來兩次天災,北疆外的部落草原荒蕪,牛羊成群餓死,本來不欲南攻的首領也派出騎兵南來。”
“查幹巴拉前些年就向哈薩克汗國采買了紅夷大炮。他打定了主意要奪得北疆,也做到了未雨綢缪。此事若成,他便将遊牧部落收服擰成一股繩,再揮兵向南。但因夫人來到北疆,建了農場,北疆軍營有了足夠的吃穿,兵士有了與敵人拼搏的力氣,打破了他的盤算。但夫人最厲害的一招,卻是用農莊安頓了不願返鄉的兵士。”
衛駿馳對着姚姜溫柔一笑:“兵士在北疆安家,北疆就會安定得多,不會再任由他們想來便來。大周與遊牧部落戰了三年有餘,查幹巴拉眼看着軍鎮越來越強,而遊牧騎兵死傷甚衆,各首領都人心浮動,他便想到了利用和談穩住大周,然後突發奇兵将小孤城或大孤城攻下。”
姚姜明白了:“因此他帶兵去攻打大孤城。”
衛駿馳點頭:“他計劃周密,且将好些部落首領的家人都抓在了手中,逼迫這些首領以種種借口拖住和談。巴雅爾因她的兄長、未婚夫婿都死在北疆,恨毒了我們,願意與他聯手。”
“二萬多遊牧騎兵到和談前約剩一萬二千名左右,查幹巴拉便将遊牧騎兵一分為三,他與巴雅爾各帶一隊人馬,奔向大小孤城!剩餘的遊牧騎兵則跟着各部首領去往歸雁城外!歸雁城如今的兵士也僅有數千。各首領帶着數千遊牧騎兵來和談,傅将軍必定如臨大敵,時刻警惕,這也是我們一直沒有歸雁城消息的緣故。”
姚姜:“大孤城兵士比小孤城多,但戍守兩年的兵士都返鄉,大孤城的兵士也不比遊牧騎兵多許多。”
衛駿馳:“大孤城留守的兵士比這邊多些,雖說戍守兩年的兵士都離開了,但那處有譚青山,譚青山本就熟知遊牧騎兵,即便倉促應戰也沒讓查幹巴拉讨了好去。祁将軍和譚青山與查幹巴拉的遊牧騎兵打了數戰,雖戰得辛苦,但最終譚青山将查幹巴拉斬于馬下。我細問了日子,大約是我們捉住巴雅爾的次日。”
姚姜想了片刻:“巴雅爾可帶了五千遊牧騎兵前來?”
衛駿馳:“我沒細數,但南城門外大約有九百多名遊牧騎兵,南來的遊牧騎兵不會少于千人,遇上難行攀爬處,自然會人手折損。北城門外的遊牧騎兵應當在二千以上,巴雅爾約摸帶了四千人來此。但小孤城比大孤城難得多,連南門都被圍了,消息傳不出去,等不到救援。三五百人能大敗數千遊牧騎兵,讓他們退去,都是夫人算計得精妙!”
姚姜則松了口氣:“幸而查幹巴拉去了大孤城,他若來小孤城,我們守城還要更難些。”
衛駿馳:“再難也要守住。現下查幹巴拉已死,我們不知他當時是怎生打算的。但我猜想他應當想過攻打小孤城,也或許是巴雅爾讓他改了主意。”
姚姜:“巴雅爾熟知北疆的道路,她應當曾向查幹巴拉承諾過:她帶領遊牧騎兵自小道南來,南北夾擊攻下小孤城,查幹巴拉須得認她為博來部的首領。”
衛駿馳點頭:“夫人所言甚是。我還疑心巴雅爾欲與查幹巴拉聯姻,這可是最穩固的聯手。隻是博來部甚小,查幹巴拉未必将其放在眼中。但巴雅爾打下小孤城後,便會有許多首領前去巴結,到了那時,她可算為遊牧部落裡厲害的首領,未必會将查幹巴拉放在眼中了。”
“巴雅爾攻打小孤城隻會對遊牧部落有利,查幹巴拉怎肯屈居于女子之下?或許他想壓巴雅爾一頭,也或許他本就想将博來部的首領除去,将這部落收入囊中;說不好他還想攻下大孤城踏下他成為雄主的要緊一步,結果撞上了譚青山,身死夢消!”
當晚,衛駿馳喝得大醉,抱着姚姜的手臂睡去。
沒了敵情,姚姜不再管竈間與農莊的雜事,衛駿馳也少往軍營去了。
雷邁遠的傷已痊可九成,他沒了一隻眼睛,但現下小孤城軍營内隻是日常演練,日間雜事他能管得了。
甘十夫長與他帶領的骠騎兵士沒能回來,北疆沒了他與他同袍的消息,他們應當遭遇了遊牧騎兵,埋骨荒郊;許向洪在守城時被遊牧騎兵一箭穿心,死在了城牆上;方副尉、曹副尉也先後受傷死去……
這十幾日守城中過世的小孤城兵士也有二三百名,骠騎營兵士隻剩三十名,小孤城軍營更空了。
但因和約締訂,遊牧騎兵退走,小孤城城門開啟,商隊紛紛離去。
數日後,,歸雁城派了骠騎營兵士與步兵先後來到,城中又有了勃勃生氣。
姚姜的産期已近,張全讓她多加行走,衛駿馳便每日牽着她的手在城中漫步,讓小孤城中的女子好生羨慕。
沒了軍務的衛駿馳極是閑散,每日裡看着姚姜梳妝,甚而在再招與瓊葉的指點下幫她描眉,插簪,甚而給她梳發。
引着姚姜看南北行的幹貨,挑綢緞莊的衣料,品嘗酒樓的佳釀,在瓦舍觀皮影戲,找了最好的琴師聽其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