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的話說到後面已經不客氣,他心中本就對武昭儀有埋怨,這時候自然不會有好話。
但李治卻不同于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說的話看起來很有道理,也很符合邏輯,可是長孫無忌是人,李治就不是人嗎?長孫無忌總是以最大的惡意揣測武昭儀,李治卻是能感受到如意對自己說的話不是假話,再加上當日侍女和劉氏就是李治自己親手抓到,當時的情況李治曆曆在目,哪裡有長孫無忌說的這些真相?長孫無忌說的很有道理,但李治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所以那就是劉氏和侍女被封口了!所以她們自己承擔了所有的罪責。
想到這裡李治道:“監國大人,你确定你調查清楚了嗎?不是有人串供?你真的認為膽敢加害朕的女兒的隻是這區區三人?!一個宮人出身的賢妃,兩個宮女?”
長孫無忌道:“皇上,這就是真相 ,哪裡來的串供?難不成皇上的整個後宮都會串供不成?皇上要慎言。”
長孫無忌不得不這麼說,要是按李治說的串供的話,這個結果長孫無忌真要吃不完兜着走了。
李治早就被這個結果氣昏了腦袋,怒喝道:“朕不管,朕隻要真相!誰都别想在這件事情上欺瞞朕,也别想拿這個幼稚的結果糊弄朕,朕隻要結果,哪怕這個結果是皇後,亦或是其他任何妃嫔,朕都不管!”
長孫無忌看着言語毫無顧忌的李治也是氣急道:“皇帝!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你是皇帝,你更要知道自己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聖旨,都決定着很多人的生死,更别說現在還牽涉到了皇後娘娘,皇上更要慎言!前殿後宮是國家安定的根基,都不能亂,皇後娘娘是後宮之主,其他妃嫔也是皇上的後宮,系出名門,牽一發而動全身。”
李治怒吼道:“死的是朕的女兒,朕如果連這個公道都不能給,那朕還算什麼皇帝!”
殿中一片安靜,李治自從繼位以來長孫無忌就是監國,二人之間雖然常有分歧,但舅舅和外甥之間也少有争執,甚至算是君臣和睦,就算出了上一次李治想要冊封武昭儀做宸妃的荒唐事,長孫無忌還是最終選擇了退一步維持君臣體面,而這一次是二人的第一次争吵,并且吵得不可開交。
殿門外隻有内侍監一人守在這裡,他在剛剛長孫無忌過來的時候就遣走了侍奉在這裡的内侍和禁衛,他是這件事的知情者,更明白家醜不可外揚的道理,尤其是涉及到皇帝的家醜,所以早一步遣散了所有人,隻有他自己侯在門外,這是内侍監從太宗朝就掌握的眼力見兒。
且不說長孫無忌和李治這裡的争執,褚遂良也前往武昭儀所在的蓬萊殿。
如意看到來者是褚遂良的時候,雖然心中還有喪女之痛,但還是勉強對褚遂良笑了笑,畢竟褚遂良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褚遂良當年的舉薦自己也許還隻是皇宮裡一個普通的宮女,還有就是褚遂良素有公正賢名,如意希望他能給自己帶來真相。
再次見面二人都沒有開口說話,但想想二人多年前的模樣,都有一種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覺,當時的起居使成為了今天的托孤大臣,同中書門下三品,當時的武才人成為了現在的武昭儀,隻不過不是同一個皇帝的妃嫔。
最終還是褚遂良開口道:“你後悔嗎?”
一句話把如意問了一個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
褚遂良接着道:“我是後悔了,後悔當初把你舉薦給皇上,現今為大唐帶來了這麼多的風波,這于國無利。”
如意聞言不對,什麼叫自己給大唐帶來了風波?死的是自己的女兒,她被人加害了,這算什麼自己帶來的風波?如意不解道:“大人是何意?我聽不太懂。”
褚遂良拿出了一些案卷,是這一次關于安思定公主被害案調查的記錄,褚遂良道:“你自己看吧。”
如意緊張的拿過案卷,裡面記錄了劉賢妃殺害安思定公主的動機,說明白就是對武昭儀的嫉妒和懷恨,還有就是兩位侍女被蒙蔽的說辭,這麼看來安思定公主被害就是這麼簡單,兇手劉氏,幫兇兩個侍女,這個如意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如意震驚這樣的結果,喃喃自語道:“這不可能,這是假的,我的女兒不是這麼死的。”
褚遂良道:“後面還有,你可以繼續看下去。”
如意接着看,後面就寫的是所有妃嫔的證詞,證明宴會當日并沒有對安思定公主見死不救,以及皇後并不能确定是裝昏的猜測,這樣的結果跟當日之事完全不符,自己明明看到當日所有人都對自己的求救無動于衷,現在怎麼可能沒有呢?想到這裡如意馬上開始查找,她在找一個名字,徐婕妤,是的,在這件事情上隻有徐婕妤當天幫了自己,所以徐婕妤的證詞呢?
如意找到了徐婕妤的證詞一看,并無不同,所以徐婕妤并沒有作證?一時間如意愣在了原地,實際上徐婕妤的證詞還是有不同的,她會說自己記不清了,沒有注意到,忘記了,看得出來她不想說出違心的話,但她又不敢真的站在整個後宮的對立面,隻能裝糊塗說不清楚。
如意這時候才理解褚遂良說的話的意思,所以安思定公主被害隻是劉賢妃一人之事,自己說皇後是幕後之人就有陷害的嫌疑,所以這就是褚遂良風波之說的由來?
如意連忙道:“大人,這不是真的,我沒有說一句假話。”
褚遂良道:“你沒有說假話,那就是皇宮的所有娘娘都說假話了?武昭儀,你到現在都還不做悔改嗎?”
如意不解道:“大人要我悔改什麼?”
褚遂良道:“這是我的錯,所以我後悔了。”褚遂良第二次說自己後悔了,:“當年你進宮之後被劃分在起居館,我看你和徐慧聰明伶俐才願為你們二人在皇上面前請賞,隻是沒想到你會是這樣的心思深沉之人,我本不想再提及往事,當年在蝗災事件之後,太子向皇上索要于你,當時念及太子多有荒唐也就沒有怪罪于你,隻是讓你出使高句麗,到後來皇上開恩許你回到皇宮,也是念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到後來皇上駕崩,你作為皇上的才人應該依例在感業寺為皇上守身,你不該回宮的,可你不但回來了,還做了皇上的後宮,這亂了綱常,讓人不得不懷疑你的心思了,當年太子之事真的隻是太子的荒唐嗎?真的沒有你的蠱惑嗎?至于你再次進宮之後發生的事,先是牽連到高陽公主謀逆,又是意圖廢立李忠殿下的太子之位,現在又是皇後娘娘涉嫌加害你的女兒,武昭儀,你說這樁樁件件怎麼就會這麼巧的落在你身上?這真的隻是巧合嗎?”
“所以,我後悔了,你不該回宮的,我也不該在皇上面前舉薦你的。”褚遂良悔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