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意的想法是戰争講究一個師出有名,擺在眼前打哪都不合适,隻有打高句麗才是民心所向。
李治說道高句麗很難打。
如意說風險越大,收獲也是最大,陛下要一戰成名。
李治說道朝臣們一定會百般阻攔的。
如意說就是要跟他們針鋒相對,朝臣越阻攔陛下就越要打,告訴他們陛下才是皇上。
内侍監聽着如意對李治說的話,不停的擦頭上的汗,這哪是一個昭儀該對皇帝說的話?這簡直就是妖言惑衆,内侍監現在真覺得朝臣們說得對,武昭儀這就是在給皇上灌迷魂藥,說她是媚惑後宮的褒姒蘇妲己都輕了,可内侍監突然又覺得武昭儀說的話的确好有道理,他也一直在旁邊聽着跟李治一起點頭認同武昭儀的說法。
經過如意的一番說教,李治早就熱血沸騰,高句麗是厲害,但我打的就是精銳,朝臣你不讓我打,那我偏就打!
可是如果朝臣再次“乞骸骨”怎麼辦?
内侍監愣愣的問,作為太宗皇帝遺留給李治的内臣,他是看着李治長大的,有些話他必須要說,有些冷水他必須要潑。
李治和如意都是皺着眉頭看着内侍監,倒不是怪他不該插嘴,而是一些老臣真的“乞骸骨”怎麼辦?
李治臉色一紅,也是脫口而出道:“那朕也“乞骸骨”!這個皇帝誰願意做誰做,讓監國大人看着辦吧!”
面對朝臣的“乞骸骨”李治也開始胡言亂語,這是李唐的天下,他怎麼“乞骸骨”?要叫退位、禅讓,這就是李治現在的決心,他不想束手就擒,所以這一戰哪怕會輸,李治也希望輸在自己拼一把之後,而不是無動于衷上,李治一樣不喜歡自己的懦弱。
接下來依舊是選将的問題,如意激勵李治再多也跳不過這個問題,好在如意既然說了這麼多,也就想明白了這個問題的結果,那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一個人。
李治看着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如意和内侍監二人一臉迷惑,這兩人誰合适?
如意嬌聲道:“陛下,是蘇定方将軍啊,經過這些天的相處,奴婢認為蘇定方将軍雖然年事已高,但胸中才學未減,不見得不是皇上合适的人選。”
李治這才想起蘇定方,是啊!自己之前算是以貌取人了,看着蘇定方花白的頭發就以為蘇定方不行,但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教導蘇定方明明還是可以的,是自己被先入為主蒙蔽了。
李治趕緊道:“内侍監,你馬上把蘇定方将軍給朕請到宮裡來!立刻,馬上!”
内侍監為難道:“皇上,馬上不了了。”
李治等着雙眼道:“為何?!”
内侍監道:“皇上不記得了嗎?蘇定方将軍今天上午就已經跟皇上辭行了,現在可能已經在回營州的路上。”
李治這才想起自己今天被朝臣氣的,氣昏頭的時候蘇定方的确請辭了,自己也同意了,又馬上說道:“那就趕緊派人給朕把人追回來,快點!”
如意下一刻就開口阻攔道:“内侍監大人,慢着。”
内侍監看着悍婦一樣的如意,真想看看這個女人還有什麼話說,李治也是看着如意。
如意緬懷的對李治道:“陛下,你還記得當年先帝在群臣的阻攔下是怎麼決定攻打高句麗的嗎?”
李治莫名的看着如意,當年太宗皇帝打高句麗群臣也是阻攔,是李治告訴太宗皇帝,魏征托夢給自己,說如果皇上能推到自己的墓碑以示決心,那麼群臣就不會阻攔,所以?
如意繼續道:“皇上既然已經決心攻打高句麗,為什麼不可以效仿先帝以示決心呢?奴婢以為皇上可以親自去請蘇定方将軍回朝。”
内侍監想要阻攔,因為現在天色已經見黑,李治的安危怎麼辦?
如意道:“就像三國時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前漢時蕭何月下追韓信,蘇定方将軍作為李靖将軍的學生值得皇上這麼做,在這樣的聖恩之下,奴婢以為蘇定方将軍哪怕隻有八分力也能使出十二分力。”俗話說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如意這是要李治收服人心。
李治了然,馬上責令内侍監開始準備快馬,他要親自去追蘇定方,然後李治對如意道:“昭儀可願與朕一同去追蘇将軍?”
如意一愣道:“奴婢求之不得。”
李治看着悍婦一樣的昭儀也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