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189章 武如意野心欲為後 訪監國終不歡而散

第189章 武如意野心欲為後 訪監國終不歡而散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如果說李治在蕭未央那裡得到“真相”的時候是左右為難,那他現在在王婠這裡得到的“真相”就是讓他騎虎難下,因為王婠不但承認了蕭未央招供的事,甚至還外帶的多說了蕭未央不知道的事,算是把自己謀害武如意的事招了個坦坦蕩蕩,坦蕩的讓李治感到害怕。

隻是王婠是坦蕩了,李治又該怎麼做?

首先現在王婠還是李治的皇後,是大唐母儀天下的皇後,不是李治一句話治罪就能治罪這麼輕易,另外還有一個淑妃蕭未央呢,李治該怎麼處置這兩個人?直接按照《唐律》嗎?謀害公主,皇子,那就是處死,可是這件事最大的問題就是長孫無忌認可不認可王婠的招供?畢竟長孫無忌已經對謀害李弘的事結案,李治現在還需要推翻長孫無忌的調查,這隻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還有就是王婠說的另外一些話:她這個皇後是受制于人的皇後,李治這個皇帝也是受制于人的皇帝,受制于人,這個人就是長孫無忌,王婠這句話徹底撕破了李治做皇帝的體面,沒有一個皇帝願意被人說他受制于人,因為這是皇帝顔面的問題,現在王婠就說出了這樣的話。

也就是這兩方面原因讓李治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處理這件事,他是繼續裝作不知道王婠和蕭未央說的話?繼續裝聾作啞?繼續裝成那個叫不醒的人?還是找長孫無忌攤牌此事?問問長孫無忌為什麼對自己瞞着安思定公主和李弘被謀害的“真相”?這不就是在糊弄自己這個皇帝?這算不算欺君之罪?但這需要李治有和自己權傾朝野的舅舅攤牌的勇氣。

長孫無忌雖然很多時候并不能順從李治的想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長孫無忌依舊是李治在朝堂上最大的執仗,他在大部分時間依然是李治絕對的維護者,比如李治就是在長孫無忌的助力下才解決了以高陽公主為首的宗室的事,所以李治有勇氣和自己的舅舅分道揚镳嗎?

思前想後之下李治最終還是沒有和舅舅鬧掰的想法,可是對于王婠說的事又是李治必須要面對的事實:李治想要對蕭未央和王婠繼續裝聾作啞,但長孫德妃的存在李治也希望改變這個局面,畢竟長孫無忌想要讓長孫德妃做皇後的心是昭然若揭,雖然自己的生母就是姓長孫,但李治可不想自己的皇後也姓長孫,如果這樣的話自己的太子是不是也要出自長孫家才行?那這天下算是李家的還是長孫家的?

還有就是冊封李弘做太子的事,本來按照李治之前的安排,在秋祭大典之後李治就可以在朝堂上提出更換太子的事:因為現任太子李忠罹患失心瘋,久治不愈,現在更換太子恰到好處,這樣李弘就是合适的人選。

可是李治沒想到王婠和蕭未央就是特意選擇李弘還沒有被冊封為太子的這個時間差意圖謀害李弘,這樣李治冊封李弘為太子的事也就被耽擱了下來,并且現在明顯也不太合适繼續這麼做,因為擺在眼前的事是追究謀害李弘的兇手蕭淑妃的責任,而不是冊封李弘為太子,哪有不追究責任就直接跳過有人謀害皇子的事?所以李治想要把冊封李弘為太子的事進行下去,前提是已經懲治了謀害李弘的兇手,可是現在李治隻想對這件事“裝聾作啞”,這麼一來他冊封李弘為太子的事也就被耽擱,這也是李治騎虎難下的一方面,皇帝有時候也需要在夾縫中求出路。

不同于李治的是如意,她已經徹底明白王婠和蕭未央謀害自己兒子和女兒的事,還有追殺她的事,新仇舊恨讓如意恨不得馬上對二人除之而後快,可是她看出了李治的猶豫,冷靜下來之後也明白了其中的勾連,正如王婠所言,不管是王婠還是李治都是受制于人,長孫無忌還需要王婠暫時為了長孫德妃占着這個位子,等待德妃有了皇子之後就能名正言順的成為皇後,雖然長孫無忌并不知道長孫德妃永遠都沒有這個機會,她會像王皇後一樣一直懷不上,但萬一呢?

誰知道李治的辦法是不是萬全之策?所以如意明白不能給長孫無忌更多的時間,因為如意想到了一件事,既然長孫德妃可以取代王皇後,那為什麼自己不可以呢?自己現在的優勢不就是李弘嗎?并且李弘現在已經無限接近于太子的位子,這是長孫德妃絕對沒有的優勢,所以在思考了很多之後如意就有了自己“可以做皇後娘娘”的想法,并且這個想法一出現就像野火一樣時時刻刻都在灼燒着如意的腦子,因為這是她的欲望。

如意因為進宮生下李弘成為了李治的昭儀,并且在這之後費盡千辛萬苦才成了武賢妃,雖然武賢妃非她所願,對她而言也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所以如意即使成了武賢妃之後也少有時間穿着賢妃的衣服顯擺,還因為她做賢妃之前的賢妃是劉賢妃,如意也不想做這個懦弱的女人的繼任者,也就避諱自己的這個妃位,但當皇後的位子擺在如意眼前的時候,如意才知道自己的欲望也可以很猛烈,因為這個位子是她進宮以後想都不敢想的位子,是她絕對沒有機會觸及的位子,要知道現在距離如意一開始進宮到現在已經十八年的時間,十八年能換來一個皇後之位嗎?如意不知道,但現在她很想試一試。

要知道皇帝可以有很多女人,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嫔,後宮三千佳麗,這都是皇帝的女人,但皇帝的皇後卻隻有一個,如意這時候還記着在當年長孫皇後薨逝後後宮的幾位大妃娘娘争搶皇後之位的事,當然重點是出身京兆韋氏的韋貴妃娘娘和陰德妃娘娘,楊淑妃和燕德妃是自己退出了競争,這也就成了韋貴妃和陰德妃二人的競争,如意和當年一起進宮的小宮女就成了兩位娘娘明争暗鬥的棋子,長孫皇後的周年祭就成了二人競争的戰場,如意和蕭未央的仇怨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和徐慧的友誼也是誕生在那個時候,可是韋貴妃和陰德妃最終争來争去卻是誰也沒有如願,因為太宗皇帝自長孫皇後之後就再也沒有冊封皇後的心思,可見皇後這兩個字的重要性。

現在皇後這兩個字又擺在了如意的面前,她是争還是不争?可是她又能拿什麼去争呢?要知道現在的皇後出身并州王氏,準備做皇後的德妃更是出身權傾朝野的長孫氏,背後有長孫無忌支持,自己隻是蕭未央嘴裡的小門小戶,自己怎麼去争?如果沒有匹配的實力,自己的野心真的隻是欲望。

好在好在發生了眼前的事,王婠因為謀害自己的兒子成為了兇手,這就是如意最好的機會,這是天時,還有就是李治的想法,李治是否還願意一直受制于長孫無忌?很顯然李治不願意,這就是如意的地利,眼下如意唯一欠缺的就是人,可以幫助如意抗衡長孫無忌,抗衡朝堂的人,對此如意隻能無能為力,她隻有天時和地理可用,似乎也能一用,如意想要試一試。

想明白了這些之後如意就對現在還騎虎難下李治表明自己的想法,如意先是詢問李治如何處置蕭未央和王婠,畢竟她們是謀害自己女兒和兒子的兇手,李弘和安思定公主也是李治的女兒和兒子,這讓李治很為難,他的本意是不想提起這件事,怎麼從蕭未央開始,接着王皇後,現在又是如意,都抓着這件事不放?可是哭哭啼啼不隻是蕭未央的本事,如意作為一個女人一樣會這麼做,尤其是想到了自己已經夭折的女兒,如意更是忍不住就哭了起來,這就讓李治更加愧對如意,雖然李治也愧對蕭未央和王婠,但還是比不上愧對如意。

然後如意又問到了李治如何看待王婠說的長孫德妃的事,“皇上是不是也覺得德妃是合适的皇後娘娘的人選?”,這自然就是再問李治對長孫德妃做皇後的看法,李治自然也是不願。

這兩件事都是擺在李治眼前的難題,李治不知該何解。

最終如意還是說出了自己的妙計,那就是自己做皇後,這樣即懲治了王皇後,又補償了自己,更重要的是阻擋了長孫無忌讓德妃做皇後的心思,一舉兩得,何樂不為?當然如意沒有強調補償自己這件事,不然就是一舉三得。

如意的想法讓李治眼前一亮,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辦法,更别說還有李治鐘愛如意的原因,李治希望自己愛如意就像自己的父皇愛長孫皇後,所以李治哪還管如意的辦法裡有沒有如意的私心,李治都原因。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