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201章 廢後之事大局已定 武氏賢妃有仇必報

第201章 廢後之事大局已定 武氏賢妃有仇必報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在紫宸殿廢後議事的消息被傳出去之後,所有關注這件事的朝臣都已經明白,改立皇後之事的結果已是呼之欲出,這也就代表着這一次的皇相之争以皇帝李治的勝出收場,雖然不能說從現在開始皇權就大于相權,這麼說還為時尚早,在朝堂經營多年的長孫無忌不會因為廢後一事就被擊倒,但這至少是個開始,長孫無忌代表的相權依然權勢巨大,隻是現在這個千裡之堤已經有了裂隙。

縱觀整個廢後之事,結果是出人意料的:在事前沒人會以為監國長孫無忌會成為廢後事件的失敗者,大唐朝堂被長孫無忌掌控久矣,權勢根深蒂固,怎麼會可能輸呢?結果長孫無忌就是輸了。

事件的過程也是殘酷的,顧命三大臣之一,中樞七相之次席,長孫無忌權傾朝野的得力臂膀,右仆射褚遂良被貶,失魂落魄的被趕出了紫宸殿,要知道之前褚遂良在朝堂的威嚴僅次于長孫無忌,結果還是因為廢後之事被貶,這就是朝堂之争的殘酷,雖然傳出來的消息說褚遂良是因為在安思定公主被謀害一案中冤殺了皇上的劉賢妃而治罪,但大家都明白廢後之事才是重點,劉賢妃隻是借口。

還有就是長孫無忌自己,他也沒想到李治因為廢後之事會跟自己把“官司”從長孫府打到朝堂,然後打到中樞,最終還赢了自己。

現在長孫無忌複盤李治和自己在廢後之事上的鬥法,一開始是李治私下來找自己,想要通過自己來低調的解決廢後之事,是自己不同意,現在想想,如果當時自己同意了的話事情那就沒有後來發生的所有事了,至少褚遂良不會因此被貶,長孫無忌真的想感慨一句何至于此啊!可惜他當時沒有同意李治的想法,世間沒有後悔藥可吃。

反觀李治對長孫無忌的應對也是環環相扣:在被長孫無忌私下拒絕廢後之事後,李治籌謀的中策馬上實施,就是暗中指使李義府在朝堂上首倡廢後之事,這樣就算是把廢後之事從幕後拉到了台前,可惜的是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品階低微,在朝堂上掀不起什麼波浪,然後此時就是楊氏前去拜訪先帝的楊淑妃和燕德妃,這樣拉攏了一些前朝的舊臣勢力和李姓的宗室勢力,這些朝臣一起的聲勢下才堪堪在朝堂引起了長孫無忌的重視,把廢後之事升入了中樞議事,而在中樞的三次議事中的前兩次,都是褚遂良穩穩地掌控着議事的節奏,李治也被一衆老臣教訓的毫無還手之力,是如意“說皇上不敢說的話,做皇上不敢做的事”替李治挽回了局面,并且迫使褚遂良“自請罪責”,然後也是如意私下拜訪司空李績,還讓自己的姐姐武順去見自己“多情年少空餘恨”的青梅竹馬李思文,這才就有了李績的“還政于朝”給了長孫無忌最重要的一擊。

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沒有刀光劍影卻一樣殺人于無形,因為這是面對強大的長孫無忌,而在李治看來這都是自己和如意一步一步艱難走出來的路,走一步算一步,步履維艱,就好像創業艱難。

至于權傾朝野長孫監國為什麼會在這一次和李治的鬥法中聲望急轉直下,似乎散失了對朝堂的控制,這就是他權傾朝野的反噬。

自太宗皇帝駕崩後,長孫無忌遺诏監國,位列群臣第一,這是位高權重,這種情況尤其在他擊敗高陽公主等人的宗室之後到達了頂峰,朝堂四品以上官職多出身隴西世族,可謂是隴西世族家的一條狗都能在長安城做保安的盛況。

誠然,這是長孫無忌在維護先帝的貞觀遺産,所以對隴西世族就要加以重用,隴西世族子弟多有家族門蔭小小年紀就能做官,就算長孫無忌在這件事情上沒有私心,一門心思的就是舉才不避親,但他能保證其他人也和他一樣嗎?這是不可能的,庸碌之輩多矣,這也是李義府和許敬宗不得志的原因。

還有就是長孫無忌想要保持自己對朝堂的控制,多用忠于自己的人做官也是必然,朝官多出隴西自然對監國言聽計從,這也是長孫無忌的無奈之舉,但這樣的結果就造成太宗皇帝貞觀時的清明政治已經變成長孫無忌代表的隴西世族一家獨大的利益格局。

長孫無忌的這種行為就是一把雙刃劍,他為了維持朝堂的穩定,所以要多用隴西世族,但他越是重用隴西世族就搶占了其他人的機會,這樣朝堂就怨氣越大,隻是有了一時的穩定,不安定的因素就像一座休眠的火山,隻等待合适的機會爆發。

李治的廢後就是這樣一個機會。

所以在李義府走投無路的站出來首倡廢後之後,最先站出來的就是不怕死的庶族官員,李義府,許敬宗,王德儉,袁公瑜等人,然後就是被楊氏通過楊淑妃說動的更加不得志的前朝舊臣們,和燕德妃之子越王李貞代表的李姓宗室,前朝舊臣是前朝餘孽,不得重用實屬正常,但并不代表他們不想被重用,而越王李貞代表的宗室在荊王李元景和吳王李恪,高陽公主等人被長孫無忌所害後,早就心中憋着一股怨氣,也就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這就是長孫無忌專橫持權導緻的衆臣離心,因此在長孫無忌反對廢後的鬥争中,他失去了朝臣的道義支持,而是面對來自庶族官員,前朝舊臣,宗室宗親集體站在了他的對立面,更重要的是長孫無忌不該把李治排除在自己之外,太宗皇帝要的他是輔政,而不是持政,這麼一看長孫無忌輸的不冤,但李治赢的也是不容易,在事前他也沒想到自己和長孫無忌會鬧到這一步,不然他一開始就不必私下去找舅舅,想要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廢後之事了,沒想到不知不覺就走到了這一步,赢了。

廢後隻是大局已定。

所以在第二天的朝會上,還不等内侍監喊“有事啟奏,無事退朝”衆多的官員紛紛站出來上表表示支持皇上廢後,就害怕落後于人,甚至有一些“沖動”的大臣已經喊出了“廢王立武”的口号,這時候沒人有膽做一個“逆行者”,就連長孫無忌都要保持沉默,誰敢站出來反對?君不見次相褚遂良被貶呼?

李治看着台下踴躍發言的朝臣胸中多了一股豪氣,他的朝堂什麼時候這麼熱鬧過?自己也就在父皇朝時看到過這樣的勃勃生機,他的心中多了一些欣慰,也多了一絲鎮定,反而不太着急廢後之事。

于是道:“此事稍後再議”,然後目光飄向了一個地方,大家随着李治的目光看了過去,是褚遂良的位置,褚遂良自請罪責還是在紫宸殿,那是初議,現在朝堂才是決議,也是褚遂良等聖旨的地方。

褚遂良明白了李治的意思,站出來道:“皇上,臣自請罪責之事。”

整個朝堂頓時安靜下來,他們知道接下來就是決定次相命運的時刻了。

李治向内侍監點頭,内侍監拿出一份聖旨道:“奉天承運,皇帝诏曰:今有右仆射褚遂良在安思定公主被害一案中知法犯法,作弄刑獄,以至冤害皇上劉賢妃娘娘,本,法不可恕,但皇上念及褚大人多年為朝,勞苦功高,雖有過,功過相抵,因此特網開一面,責右仆射褚遂良為潭州都督,此令即聖旨宣召之後褚大人即刻啟程赴任,欽此。”

褚大人接旨!

這是今日朝會的第一件事,聖旨出,褚遂良貶,從現在開始褚遂良就是潭州都督,不再是次相,下朝之後褚遂良就需要離開長安城,以後的朝議大家也不會再看到他,除非褚遂良再被召回。

然後才是剛剛的廢後之事,實際上“廢王立武”是兩件事,廢後和立後,眼看皇上已經處理了褚遂良,馬上就有識趣的大臣站出來道:“皇上,臣有谏言,臣以為皇後娘娘執鳳印多年,卻始終沒有為皇上誕下皇子,亦無其他開枝散葉所出,難堪皇後娘娘母儀天下之責,所以臣以為皇上應該廢黜皇後娘娘,另在後宮諸妃嫔中選稱職者立。”

聽了這句話馬上就有朝臣懊悔自己沒有把握住這個拔得頭籌的機會,也有人嗤之以鼻,因為這幾句話就是拾人牙慧,之前李義府就已經說過這些話,可是這也不耽誤大家馬上站出來表示附議此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