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石頭小小年紀都如此眼熱牛車,大人都忍不住笑起來。
怕石頭上蹿下跳不小心惹到牛,林輕頌提出放在筐子裡的糕點,留了一包等會兒出村的時候給柳氏。
衆人見了糕點連連擺手嘴裡拒絕,衛柏見夫郎插不進嘴求助地看向自己,笑着勸說:“拿着吧,都快出門了他特地帶來的,況且這是人家送的,我們也吃不完。”
一聽是别人送的,張家衆人更不好拿了,“送糕點的是糕點鋪子的老闆。”
直到聽見這句田小玉才接過,推扯來推扯去傷了和氣就不好了,“多謝東家。”
張家兄弟以為衛柏是來看田地情況的,剛開口就被打斷,“進村的時候看見了,打理的很好。”
衛柏說着從林輕頌手上取過剩下的四錢并五十文,“這次來主要是給剩下工錢的。”
這長工的活兒輕松還能拿這麼多錢,東家也不拖欠銀錢,衆人紛紛表示以後都會像這樣好好幹。
屋内一片歡聲笑語。
突然間,石頭抱住林輕頌的腳,說想坐牛車。
至于叔伯們問他為什麼不找柏叔,他說因為在家裡阿爹怕阿娘,所以找小嬷肯定沒錯!
察覺到漢子們有意無意看向自己,衛柏蹲下捏了捏石頭的臉,笑着說:“石頭說得對,柏叔聽你小嬷的。”
東家這麼坦然其他幾人也不好調侃了,于是又轉向大哥。
一時間張二虎窘迫起來,看着面色绯紅的娘子咳嗽兩聲,“等你們幾個成親了我倒要看看你們多硬氣!”
歡聲笑語不歇,衛柏和林輕頌帶着石頭坐上牛車衆人才停過來。
石頭被放在推車上繞院子走了幾圈,第一圈剛上去還有些拘謹,後來就開始手舞足蹈了。
“你們誰來試試?”
和衛柏交往這麼多次大家多少也知道衛柏的性格,衆人也沒有客氣,在衛柏的指導下一個個在院子裡駕了幾圈。
看着張家兄弟意氣風發的模樣,林輕頌看了衛柏一眼,見他颔首才慢條斯理地說出來自己和衛柏的決定。
“我們平時用?”張家衆人異口同聲道,這可不是什麼小物件兒啊,村裡頭有牛的隻有村長家和王順子家,每年農忙村裡人看着這兩家有牲口幫忙别提有多羨慕了。
林輕頌鄭重點頭,“對,我和相公商量過,平時我們在城裡也用不上,而且牛車放你們這兒吃草什麼的也方便,以後菜長好了你們可以直接運進城,不用想辦法聯系我們浪費時間,再說了,農忙的時候它還能幫幫你們。”
一番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雙方都沒再多說什麼。
知道這是談成了,衛柏補充道:“下月中下旬我來拖菜,到時候派個人跟我進城,趕牛車回來,什麼時候送菜你們看着辦。”
張二虎衆人沒想到東家會對他們如此信任,一時間幾個大漢眼眶泛紅,重重點頭。
張明仁一個激靈跑去房間背着背簍出來,頭也不回的跑出去,“哥,我去咱家地裡摘些菜給東家帶回去!”
其他幾人一聽也要去,衛柏把張二虎和張明智攔了下來,兩人不明所以。
“我家的飯館要開業了,缺個跑堂攬客的。”
看着張明智雙眼放光,衛柏知道這事應該差不多穩了。
一旁的張二虎也不是個愚笨的,先前東家就問過明智的情況,作為大哥他喜不自勝,拍了下他的頭,“還不謝過東家!”
關上家門,幾人慢悠悠地往張家菜地走,路上村裡人不住地往衛柏和林輕頌身上打量。
見兩位東家對此視若無睹,張二虎等人也沒有多事。
遠遠看見地裡忙碌的兄弟們,張明智欣喜地跑過去說東家想讓自己去跑堂的事情。
“好事啊!”
“好好幹!”
仁義禮智信,老嬷說他們泥腿子聰明是最不頂用的,等老嬷走後幺弟出生了爹娘還是給他取的明智。
張明智也沒有辜負家裡人的期望,他去書院都是蹭課,因着聰明伶俐口條流利深得夫子和同學的喜歡。
直到一場天災,他們一夜之間成了無父無母、無家可歸、相依為命的六兄弟。
來了柳石村雖然日子一天天好了,大哥也娶妻生子了,但還是隻有兩處房屋,六兄弟加上大嫂和石頭擠在一起住,直到遇見東家日子才好過起來。
幺弟身體不好,現在能不用再下地受累他們心裡也高興。
王順子開門看見夫夫二人連忙喊柳氏,“怎麼了大驚小怪的?”
柳氏走出來,見着兩人笑盈盈道:“頌哥兒!來來來快進來!”
林輕頌看向衛柏,正對上他的目光,轉頭看向柳氏,“不了嬸子,我們還急着趕回去備吃食明天賣呢。”
這是正事柳氏沒再勸,正打算讓王順子去收拾筐菜給兩人帶走就見林輕頌從衛柏手上接過一包東西遞過來。
“嬸子,這是糕點,是一個開糕點鋪子的老闆送的,您可得收着,了。”
林輕頌又說給張家也帶了,柳氏才收下,嗔道:“你這小哥兒。”
階下張家人還等着呢,和叔嬸道别二人就走了。
一群人浩浩蕩蕩地把東家送出村口又歡聲笑語地回家。
村裡的老嬷和婦人指指點點念念叨叨,“看看這頌哥兒都坐上牛車了,日子确實好過咯!”
“嘁,上次不也坐了,聽說是借的呢!”
一聽這話婦人們又七嘴八舌揣測二人是不是撐面子。
王嬸子今天早早忙活完了也來村口的樹下坐着,聽了這話翻了個白眼,“看不見這車是新的啊?還有這牛和上次就不是一頭,年輕着呢!眼睛長着沒用就扣了。”
怕又吵嚷起來,立馬就有人打圓場,“不管怎麼說頌哥兒現在的日子都比在趙金花手下的時候要強得多!”
“可不是,看看那趙金花,啧啧啧。”這婦人和王嬸子關系好,加上也看不慣趙金花以前的做派,現在落井下石一點兒不嘴軟。
村裡的一點兒消息都跟長了腿似的,那些婦人在趙金花手裡吃過虧的更是當着趙金花的面說頌哥兒日子過得多好,都是以前吃苦換的。
趙金花面色呆滞,衆人見此嬉笑說着善惡有報。
回到林家,趙金花反應過來,胸口劇烈起伏,手上拿着瓷碗已經高高舉起,最後還是慢慢放了下來,眼中精光一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