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芳時譚芳芷回到家中,宋氏先要過來那個錦盒,打開一看,是一支金累絲鑲寶石镂空火焰祥雲紋滿冠,這份添妝很重的,宋氏也無可挑剔了,她自己看着都喜歡得不行,把這件頭飾捧回錦盒裡去,道:“娘先給你收着,這是你日後在賀家的排場了。”
然後又細細的盤問兩個女兒在公主府的所有細節,從哪個門進的公主府,沿途景緻如何,房舍如何,奴婢們如何打扮舉止,是否拜見了魯陽公主,與譚慕妍怎麼說話,除了譚慕妍還見了什麼人,問得那叫一個細,恨不得透過女兒們的視角自己經曆一遍。
這一通問完,天色都暗下來了,宋氏還是有可惜,道:“鄭公子不在府中。”
譚芳時古怪的看着母親,道:“男人當差,怎麼會在家裡。”
宋氏對這一點也是坦蕩的,道:“當年鄭家來雅溪聘娶,足足熱鬧了幾個月,禮數完備,族裡略有臉面的人家都請去觀禮,見過鄭公子的玉面,聽說他生得昳麗俊秀,難得的是,性情極好,軟玉溫香的一個人,我們不曾拜會。”
這裡頭的話,是譚逖在雅溪的親友同年寫信告知的,年尾續年頭,鄭焞在雅溪的半年,樁樁件件,譚逖在西北都知道,宋氏也知道了,那叫一個羨慕和遺憾。
早知道後面老家那麼熱鬧,她就不随丈夫去西北吃風沙了,在西北,日常吃的水都是一股苦澀的味道,這兩年,宋氏覺得自己老了五歲。可是還要怎麼早知道呢,明明她已經嗅到味道了,但是她自以為,譚定帶着議過婚的女兒上京來,說是讓女兒散散心,實則,是要将漂亮的女兒,當一件禮物送出去,用來鋪平中信堂的商路。那家能讓京畿之地的宗族俯首的人家,也就是收了譚家的女兒做個妾,哪知道,會用如此鄭重的禮數,将譚家的女兒娶進門。
宋氏,心癢癢啊。
當然,她會說服自己,她不是自個兒心裡癢癢,過幾天,譚志繼也要過來了,一起籌備譚芳芷的婚事,她是為了丈夫和兒子的前程着想,讓丈夫和兒子有前往公主府拜會的機會。
母女幾個話說到這裡,譚逖回來了,帶着一匣子要呈進禮部的文書,依樣拿回來了。
候見候見,又是坐了一天的冷闆凳,宋氏起身,把主座讓給譚逖,又給譚逖捧茶端點心,抱怨的話不由得出口了,道:“吏部好大一幫的人,就是這麼的忙了,接一接東西的空兒都沒有。”
“吏部尚書突發惡疾出缺,吏部左侍郎遭到彈劾,自請回避,現在吏部是忙做一團,先不急。”譚逖和悅的說道:“這樣我們一家還能在京城多團聚幾日。”
譚芳時譚芳芷從公主府回來的,譚逖不免也問幾句公主府裡的事。
譚芳芷說,看見了公主府的長孫。
譚逖連忙問,那個孩子長得是否壯實,公主府沒有對外宣揚,但是也默認,這個孩子是早産的。
譚芳芷笑道:“嗯……還不會說話,白白嫩嫩的一團,小孩子本來就長得可愛,卻沒見過那麼可愛的,又嬌憨得很,漂亮的像女孩子。”
譚芳時點譚芳芷的嘴,道:“你倒是會說。”
譚逖呵呵呵的笑道:“孩子養回來了就好。”
譚芳芷又說她們什麼時辰離府,譚芳時就說,譚令馳提前從國公府的蹈道館出來,送她們姐妹回來。
宋氏忍不住的道:“我在屋裡聽到‘小公子’,還以為她們姐倆兒是鄭家的公子送回來了,吓了一跳,原來是叔叔家裡的小兒子。”
盡量壓抑着泛到喉嚨裡的酸水,譚家的兒子,田氏所生的兒子,譚令馳,倒成了公主府的小公子,鑲金嵌玉,派頭肉眼可見的富貴。
“這就是阿定的福祉了,昔日他待他人之子如親子,今日他的兒子養在别家,亦如親子。”譚逖純純的感慨,和女兒們再閑話家常。
譚芳時不斷的瞄向宋氏,漸漸不語。
譚逖約莫領會了意思,說肚子餓了,要吃沃面,這是雅溪的一道面食,他們在西北買來的廚娘還做不地道,這兩年宋氏在譚逖面前很伏低做小,就被支出去了。
譚芳芷還在,不用避着她,譚芳時朝譚逖跪下,平靜的說了,譚慕妍給她指出來的路,道:“父親,我也不是沒有想過的。鄉裡那些勸我再嫁的話,有一半的話頭,落在兒子身上。嫁個男人生個兒子,我該過這樣的日子。但是我想,我乃進士之女,上,有父兄可以庇護,我總可以過得潇灑一些,沒有丈夫,我也能有一個兒子。”
還是譚芳芷在這裡,有些話譚芳時不能說。有些女人,借着兒子麻痹自己,想要熬下去,晚年享享兒子的福,她們真能享了福再走嗎?生活的辛勞,普羅大衆不能幸免;生育的摧殘,高門貴婦也不能躲避;日子,本應該攜手共濟,但是,多得是不如意的男人,不得不應承侍奉罷了,再有公婆妯娌小姑子一家子,若有煩難,很多女人熬到半路就走了,享兒女的福,不過是給自己畫的一張大餅,她作為進士之女,如果真的像她的娘,宋氏說的那麼有分量的話,她就想任性一回,走一條捷徑,沒有丈夫,她也可以有兒子。
面對眼前平靜的女兒,譚逖的驚訝很快平複了下去。
他在驚訝平複下去以後,又很快的把在雅溪的近親都遴選了一遍,最後泛出一絲苦笑。
他和譚定不一樣,譚定家裡,兩代人好歹攢了點家底,他是農家子出身,沒有祖上的積累,周圍一圈親鄰,還就他家,算殷實的了,那也不夠啊,讀書是費錢的事,他有天賦的,但是沒有到天縱英才的地步,一日日的光陰珍貴,他要麼讀書,要麼謀生,隻能一心走一條路,所以在他舉業有所成……考中秀才不算,窮秀才多了,在他中舉之前,他家是很拮據的,甚至到了要靠拆借維持生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