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沈師伯也不知道我們的消息啊!”
姜航:“咱們到前面的青雨鎮歇腳,我叫人給鴻漸送個信!”
“嗯!”乘風點點頭。
霧雨山上,龍哮堂
“父親,本就是韓青雲技不如人,為什麼還要派人去為他報仇?”龍脊不解的質問着龍嘯天。
龍嘯天因不苟言笑,而不怒自威,他道:“他們一下便殺了我龍哮堂的兩大高手,本座不該找他們出口氣嗎?”
唐飛燕抱拳感謝道:“謝堂主為飛燕做主!”
龍嘯天:“姜航是個難纏的主,脊兒,你是龍哮堂第一高手,就由你帶人去解決了吧!”
“父親!你要我去殺了姜航?”龍脊不可置信!
龍嘯天怒道:“怎麼?難不成之前的謠言都是真的?堂堂龍哮堂少主,竟然真的喜歡男人?”
龍脊解釋道:“雖謠言不實,但我與姜航亦是好友知己。你讓我殺他我做不到!”
龍脊知道姜航心有所屬後便不再糾纏,但他還是很欣賞姜航,所以還當他是朋友。
龍嘯天:“你做不到?你的意思是要讓本座親自動手嗎?”
“堂主息怒!有消息來報,他們今晚在青雨鎮落腳,就讓屬下帶人去吧!”唐飛燕不想讓龍脊為難,便主動請纓。
龍嘯天同意。
龍脊繼續勸道:“明知道不敵,為何還要去送人頭?”
龍嘯天:“你不去就隻能讓飛燕多帶些人去,他們才四人,飛燕,你帶上一百人去取了他四人性命來!”
“是!”唐飛燕領命。
龍嘯天看着他那不争氣的兒子,氣不打一處來,吼道:“龍哮堂是殺手組織,你以為是寺廟道觀嗎?感情用事,慈悲心腸。将來本座怎麼放心把龍哮堂交到你手裡?”
龍脊低頭不語。
龍嘯天隻恨自己怎麼就這一個兒子,還一點不像自己。
龍嘯天扶額道:“下去吧!”
“父親……”龍脊似是有話要說,見他爹這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又将話咽了下去。
青雨鎮,往南是青龍教的青龍山,往東是青城山,往西也就是龍哮堂所在的霧雨山,而青雨鎮離霧雨山路程最近。
到了青雨鎮,四人來了瓦舍聽戲喝茶。
“阿航,你要這麼多牛肉幹吃得完嗎?”乘風看着兩盤堆的像小山一樣的肉幹,心疼不已,這麼浪費,不要錢的嗎?他這師父可真是不會過日子。
姜航可不缺錢,“哦,我帶阿年吃飯習慣了……”可不是嘛,他家的狼吃這麼點也堪堪夠填牙縫的!
陳墨柒夾起一筷子,憨笑解圍道:“無妨!我吃!”
陳瑤也夾起一筷子,淡淡的說:“我也愛吃!”
乘風見這三人沆瀣一氣,故作生氣:“好啊,你們三現在是一夥的了?”
陳瑤連忙給她這位師父也夾了一筷子,讨好道:“沒有沒有,師父吃菜!”
乘風隻是想杜絕浪費,沒想到這三人這麼冥頑不靈,他故意沉臉:“為師不吃辣,你故意的吧!”
陳瑤一頓,她還真不知道。“那……還是我自己吃……吧!”
陳瑤準備将牛肉幹夾回來,可又被乘風拿筷子阻止了,臉色恢複了正常,“一點點倒也還好,早就被你師公練出來了。”說着剜了姜航一眼。
姜航自動忽視了乘風的眼神,“我就說嘛,辣椒是好物,多吃對身體有益!”又讨嫌的給他夾了幾塊肉。
乘風正準備發作,好好跟他說道說道,這時,台上一折戲唱完,換上了書說人。
正在講姜航年少時獨身前往西域找西域第一高手嫣奇恩報仇的江湖趣聞。
乘風臉上怒容立即轉換成了笑容,笑得一臉揶揄,聽的津津有味,不時看向故事的主人公。
姜航再看向陳家兄妹,果然,如同複刻一般。
“咚!”的一聲,一錠銀子穩穩落在了說書人那桌案上的驚堂木旁。
說書先生驚訝的看向姜航,滿臉疑問,姜航不急不徐的飲盡杯中酒,“我說,南郡盟盟主姜航的故事大夥都聽膩了,先生換一個講呗!”
說書人看在一錠銀錢的份上,被打斷也不惱,反而笑嘻嘻問道:“那這位客官想聽哪一出故事呢?”
還能點啊,姜航想了想,不懷好意的望向乘風,乘風一個激靈,還沒來得急阻攔,就聽姜航大聲道:“那不如給大夥講講咱們大周骁勇軍統帥武安侯的英雄事迹吧!”
“啪!”驚堂木一響:“話說武安侯大戰北漠王子阿古達木……”
乘風沒想到,自己以為平常的事,在世人看來是這麼傳奇的事。故事從說書人嘴裡說出來,更加精彩。一瞬間乘風覺得自己做的事有了意義。
“師父,我一定将四境進犯我大周的外邦全部驅逐,為我大周百姓開萬世太平!”乘風為了不辜負百姓對他的期許,他将自己的決心說與自己最親近的人。
姜航會心一笑,舉起酒杯:“那便祝你,馬到成功!”
見狀,陳家兄妹也對着乘風舉起了酒杯。
乘風也跟他們碰了杯,不過喝的時候猶豫了一下,遂比他們三人慢了一步。
姜航奪過乘風的酒,一飲而盡:“你酒量不行,就别喝酒。此鎮名為青雨,離龍哮堂不過二十裡,今晚别睡太死。”
姜航交代大家晚上小心龍哮堂的人襲擊。
陳墨柒雖行走江湖這麼多年,卻也不知道原來龍哮堂竟然離青城山也不遠。“龍哮堂存在至今,江湖朝堂也沒幾人知道龍哮堂老巢在何處啊!姜宗主果然厲害!”
姜航笑而不語,乘風以為是龍脊的緣故:“他連這都告訴你了?”
姜航用腳在桌子地下輕輕踢了他一下:“又想什麼呢?我可是南郡盟的盟主,雖然龍哮堂不屬江湖,也不屬朝堂,但龍哮堂既然存在于南郡,我自然得知道他們的老巢在哪咯!”
陳瑤好奇問道:“在哪?”
姜航:“青雨鎮外往西行二十裡有座霧雨山,龍哮堂便在那霧雨山上。”
霧雨山不出名,風景也不起眼,常年下着毛毛雨,整座山像被大霧籠罩,因此而得名。
乘風想起之前從京都去廬方山的時候經過霧雨山下,難怪姜航知道,從京都去廬方山霧雨山下是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