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陛下諒解,那請容我兩日後再行登門拜訪。”
139.
兩日裡長安城裡都還算平靜,慕容暐有一點沒有說錯,諸葛承那個五十人的隊伍對于整個亡國貴族居住的區域來說實在是人手不足。那點人進了坊裡後像是在池塘裡撒了把豆子一樣瞬間就不見了。
住在坊裡的貴族們真要密謀點什麼能輕易地避開這些探查巡邏的人的眼線,所以對于天王的這番注意,慕容暐一點也不擔心。而諸葛承同樣也不擔心,他的這番操作本來就是先射箭再畫靶,慕容暐這支箭的動作早就已經都在諸葛承眼裡了,他隻是沒有想好要不要直接畫一個靶子把他們一起交給苻堅去處理而已。
于是當兩日後的未時,阿拓以檢查的名義又找到慕容暐府上的時候,看門的仆人一臉鎮定地将他帶去了後面的議事廳。
廳裡已經事先坐了幾個人,慕容暐見阿拓來了就一一給他引薦了,雖然這些人的名頭報出來各個都很響亮,但其實他們如同慕容暐一樣,隻是一群沉湎于過去榮光的喪家之犬罷了。
阿拓倒是沒有露出什麼鄙夷的表情,這次他表現的反而是像個合格的下人一樣,不但一上來就對着慕容暐行了一個面見皇帝的禮,那幾位他也一位位地對着他們行了符合他們身份的禮。
而見他如此上道,那些來此的各部代表也是一臉的欣慰表情。隻有其中一位和阿拓見禮時有些尴尬,因為阿拓低下頭行禮時那位的注意力都在他腰間的那把刀上,愣了好一會後因為慕容暐咳嗽了一聲,得了提醒的他才大夢初醒般趕緊叫阿拓起身。
慕容暐作為在場的主人和身份最高的人又把那天他和阿拓說的内容和計劃當着大家的面複述了一下。而阿拓作為慕容沖的代表也對着衆人替慕容沖說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勉勵和慰問。大家來回客套了一番之後終于進入了實質的環節。
各部代表都表示畢竟大家都是鮮卑血脈,雖然分成了不同部落但大家總體的志向還是共同的。因此慕容暐的計劃大家都會鼎力支持,隻要城外的慕容沖和慕容暐商定出一個具體計劃,各部一定保證全力支持。到時候大家會跟着一起搏命,而且一切均以慕容氏為馬首是瞻。
然後他們就各自報了一下自家可以調動的人手,一番相加之後阿拓不得不承認這一股亡國貴族的力量看起來是真的不能小觑。而且由于衆人裡有很多都是王子王孫的身份,從小習武的貴族們的戰鬥力甚至要強過一般的兵員。城裡的這些人如果真的使用得當的話,關鍵時刻未嘗不能稱為一支奇兵。
“各位的決心和能力我都已經非常了解了,待我明天就想辦法出城後将這些全部彙報給殿下知曉。大約在一個月後我會想辦法再進長安城一次,到時候我會将殿下的态度和具體的想法再行告知各位。”
阿拓表示自己已經明白了所有此行想要明白的情報,并一再保證會将各部的消息一并帶給城外的慕容沖。
“那麼還請各位在長安城裡稍安勿躁,耐心等候我的消息,陛下與殿下皆是天幸之人,定會有上天賜予的良機到來的,到時候我們同諸位一起再一同為了鮮卑的大業努力。那麼今日我就先告退了,一月後我與諸位在長安城再會。”
這次的會面雙方都很滿意,各部代表陸續告辭,而慕容暐又和阿拓商量了一些下次見面的事項以及單獨給慕容沖帶的話後也讓阿拓離開了。
出了慕容暐宅邸門的阿拓剛想要離開就有一個人從暗處拐了出來。
“這位使者請留步。”阿拓看了那人一眼,是剛剛見禮時那位發愣的部族代表,“我想請問一下,你父親隻來得及有你一個孩子,他連你的面都沒見過就去了,你是哪裡來的兄長可以行‘二’的?”
阿拓擡起眼看細細地看了對方一眼,可惜眼前的人物實在是無法和自己的一些記憶産生關聯。
“跟我來。”
那人也沒急着解釋什麼,反而是裝作沒看見阿拓一樣自顧自地朝前走,而阿拓則在确定無人注意到他倆後也跟上了那人的腳步。那人的宅邸離慕容暐的不算太遠,但是宅邸的規模要比慕容暐的小一點。
那人先一步回了自己的宅邸,卻把門關的剩下一條縫,于是阿拓也自然而然地像回家一樣自己上前開了門進了院子。
“有什麼話到這可以說了吧。”阿拓并不是很怕有什麼不好的事情在等着他,現在這群亡國貴族比他更想安靜做人,巴不得天王不要注意他們。
“世事真是無常啊,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也算是見面不相識了。”那人又看了眼阿拓的刀,“你娘把它給你的時候沒告訴你這是你父親用過的刀嗎?”
“我娘隻說,自己小心。”
阿拓的臉上既沒有什麼感慨,也沒什麼感動,雖然他已經基本相信了眼前人的身份,但是不認識就是不認識。也許王族成員間曆來沒什麼親情可言,阿拓也沒從眼前這個年長于他的男人身上感受到什麼血濃于水的感覺。
“是嗎?我們這種被迫久居長安的,也不知道該是心疼你小小年紀就要一個人在外奔波呢,還是該羨慕你有着我們沒有的自由。”那人對着阿拓招了招手,“要進叔父家坐一會嗎?喝杯馬奶酒再走。”
“不用了,我明天還要想辦法離開長安,酒就不必了,容易誤事。”阿拓對着自稱是他叔父的男人點了點頭,“知道叔父住哪裡就可以了,等我一月後來長安時再專程拜訪吧。那麼請恕侄兒告辭。”
阿拓轉身還沒走出大門,而他的叔叔在他身後叫住了他。
“對着外人也就算了,對着自家人就不必學漢人那套假惺惺了。兄長他死得早,我們做叔父的又跟着天王來長安哪裡也去不了,不得已從小讓你一個人野在外面長大了。但是記住,你是個鮮卑人,不要把自己弄得像個漢人似的。”
“多謝叔父告誡,侄兒下次來長安時再來聆聽教誨吧。”
阿拓用一句無比漢人的回答結束了他和自己的血親在長安的第一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