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六年的年末,周異突然接到侍妾王氏的緊急家書,說十六歲的長子周玢突發疾病,卧床不起,她十分憂心。想說媒成婚給病重的兒子沖喜。
周異看了家書萬般焦急。雖然周玢并非嫡出,卻是自己的長子。而且此子酷愛讀書,行事穩妥端方,把廬江舒縣的家宅祖産收拾打理的井井有條。加上周瑜淘氣調皮得出了格,他和混世霸王般的孫策在一起,更是鬧得洛陽官學雞飛狗跳。和鐘氏夫人商議之下,周異過了新年就辭去了洛陽令之職,要攜夫人和周瑜回鄉看望守護生病的長子。
本來洛陽令出缺,是該三府重新遴選官員任命。自從本朝以來,天子改命尚書任免官吏,其實相當于天子直接任命。天子劉宏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天子缺錢。天子劉宏即位前,隻是一介低階侯爺,家道破落,從小物質生活就很匮乏,是朝廷裡的權臣為了方便操縱天子,才挑中十三歲的他來即位。大漢到劉宏手上時,财政已經瀕臨崩潰,稅收嚴重流失,對匈奴與西羌的邊境戰争,又增加了巨額的軍費支出。因此,當今天子最重要的事務就是想方設法弄錢。
皇帝缺庫銀,伺候起居的閹宦常侍便給年輕的天子出了個主意,那就是賣官。根據天子公開給各級官位的标價,縣令的花費是四百萬錢,而洛陽令是天子腳下的重要職位,則加價一倍,為八百萬錢。由于周異辭官,這出缺的洛陽令并不好賣。因為能出得起錢的不一定能得到三府的認可,拱衛京師的地方官也不能賣給一個不忠不孝毫無才學的平庸之輩。而士族大家的才俊之士卻不願去花錢買官,因為他們的道德自視不允許做這種蠅營苟且之事。
即便是買來的官也需通過風評。于是乎,聰明的天子想出了一個主意,讓洛陽令周異自己找繼任,找不到合格又出得起錢的繼任,就不得離職。
這可難壞了周異,幾經周折,最後還是堂兄周忠的兒子,自己的侄子周晖替他解了圍。
周晖和其他幾個兄弟在洛陽都小有才名,作為名門世家大族,周家養有許多門客,在江淮一帶都很有勢力。周晖出門随行的馬車經常過百輛,排場甚大。在朝任大司農的父親周忠也想留兒子在洛陽曆練,就這樣,周晖順利通過了士族風評,又輕輕松松地交了八百萬錢,接替周異成了繼任洛陽令。
而帶着外甥孫策旅居洛陽的名士吳景行動的更快,他已經雇好了腳夫車輛,準備返回吳郡富春。
吳景離開京師洛陽不是因為家事,而是最近的風聲越來越不好,世族書生名士的圈子裡紛紛謠傳着太平道的事。說是太平道近年來發展極快,教衆與日俱增。而且坊間傳言說\"太平道\"首領張角準備聚徒衆起義攻打大漢朝廷。太平道活躍的地區是冀州、南陽、和颍川一帶,這些地區離着洛陽都不太遠。雖然朝廷中還不見動作,市井流言卻已沸沸揚揚。
精明的吳景嗅到了不安的氣氛,加上孫策和周瑜太淘氣,孫堅又替兒子找了武學教習,就決定帶着侄兒回歸故裡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