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權兒再怎麼讀書,也比不上大哥的美顔勇武。最多也就比公瑾哥略強一點罷了。" 孫權仰着臉很認真地說。
孫策一直陰郁的臉上浮現出了笑意:"不錯,很會說話,你真心覺得你公瑾哥不如你大哥?我怎麼覺得你這小子對他崇拜得緊,有點口不應心吧?"
"阿娘,孩兒先告退,晚些時候再來給阿娘問安。" 孫策轉身快步離去。他急着去了書房,鋪好筆墨,一揮而就給周瑜寫了一封書簡,派人快馬送往丹陽郡治宛陵。
一連十天過去, 吳景孫贲的隊伍裡早已斷糧。幸好有孫策帶來的糧秣又勉強撐了幾天。而袁術該送的軍糧卻還不見蹤影。
"伯符, 我看咱們還是先暫時撤到阜陽吧, 那裡有袁公路的一處糧倉,吃喝就不愁了。" 孫贲指點着輿圖說。"我們隻能往東北内陸撤,這沿江都是劉繇的勢力。"
"再等等,我已經給在宛陵的公瑾送了快信,約他前來,春谷還在他叔父的控制範圍内,那可是個一年三熟的糧倉,請公瑾給我們帶些糧秣又有何難?" 孫策劍眉緊鎖,卻絲毫不願後撤。
孫贲冷笑:"阿策,你這是小孩子脾氣,你不撤退,在這裡不是餓死就是被劉軍包圍。"
"伯陽兄, 我來之前,你們已經對峙半年有餘,不也是時時缺少糧秣麼?為何那時侯不需後退,現在我來了還帶了父親的舊部,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将,有什麼必要後撤?"
"孫伯符,你還不明白?要不是你不和我們商量擅自跑來厲陽前線,劉繇怎麼會大舉給橫江津和當利口增兵?他們各增一萬餘兵,幾乎要把小小的彈丸之地厲陽包圍,再不撤退,就有被他們包了餃子之憂!"
孫贲在孫堅去世之後,就成了富春孫氏的大族長。本來孫堅是次子,而孫贲父母早亡,孫堅就成了族長。那時十七歲的孫贲就跟随叔叔孫堅南征北戰。孫堅在和黃祖一戰中陣亡,袁術把孫堅的大部分部曲都給了孫贲這個孫家的長房長孫。當時這樣做并無不妥。畢竟孫堅長子孫策要比孫贲小十歲,還是個少年。近年來孫策美名日盛,勇武不遜孫堅,尤其是拿下了廬江陸康,更是搶盡了孫贲和幼叔孫香的風頭,這讓孫贲感受到了孫策咄咄逼人的壓力。仗着自己是長房長孫,一時間孫策還不能拿到統領孫氏族人的權利, 孫贲當然也想早日殺敗劉繇建立大功。可是吳景卻并不給力,忙着轉移孫堅的家眷,和張英, 樊能,于糜等人打打停停,磨磨蹭蹭地拉鋸。有時孫贲甚至在想是不是吳景就是在拖延時間等着孫策來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