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丹卻仿佛并未聽見霍六娘子的話般,隻恬靜笑着,問許大娘子她的座位在哪?
她似是察覺到了衆人聚集在她微凸鼻梁上的嗤笑聲,不着痕迹地低了下臉。
就是因為這微突的鼻梁,蕭丹才被人說是面相不好,克死了第一任丈夫,已是花信年華卻還嫁不出去。
那許大娘子也是有玲珑心思的人,朝霍六娘子淺笑示意,叫人開出個新座,又将蕭丹引到了離霍六娘子最遠的斜側方,不至于讓兩人四目相對。
許大娘子并非不知霍六娘子和蕭二娘子有過節。
蕭二娘子有個嫡弟—蕭五郎蕭槊,是那土匪窩裡生出的最俊美的男子,但為人很是張狂霸道,仗着武藝高強樹敵頗多。在三年前和霍六娘子嫡兄在殿前比試時,失手刺了霍六娘子嫡兄一刀,若再偏差個一毫裡,霍六娘子嫡兄就必死無疑。
技不如人,蕭槊又并非有意,且是霍六娘子嫡兄大放厥詞挑釁在先,皇帝不好責罰。
蕭槊全身而退,倒是霍六娘子嫡兄在權臣貴胄前顔面盡失,在府裡養了一月餘,雖因玄陰霍家的名望仍當着他那神氣的右衛将軍,實則背地裡受盡多少嘲笑非議,連帶着霍六娘子的親事也受了影響。
因玄陰霍家步步緊逼,蕭槊之後被尋了個理由派去駐守西疆,至今未歸,這兩人結下的仇也至今未解。
前院結下的仇,火卻燒到了後院。
所以這霍六娘子逮着機會便羞辱蕭氏女子,并不是什麼稀奇事。
好多貴女嘴上不說,可明裡暗裡給霍六娘子遞了多少贊許的眼神,大家心知肚明,也助長了霍六娘子的氣焰。
既然已經有人出頭上前,其餘貴女誰都不想再手上沾血、嘴上失德,她們隻需當旁觀者鼓鼓掌喝喝彩,便可看場熱鬧戲,何樂而不為?
徐香晚身邊的杏衫小娘子無需徐香晚開口,見她有些迷惑的神色,便興奮地将這些事一一地私語給她,言語中戲谑之意顯而易見。
徐香晚垂眸,身旁這小娘子是這宴上長得最出挑的世家末流武将女,本想着如果她對裴麟有意,或許她可從中撮合一二。
但裴麟和林氏可能不大喜歡口舌的小娘子。
她喝了口清酒,并不辣喉,卻被嗆得大咳起來。
原本目光徘徊在蕭丹和霍六娘子之間的女眷們紛紛被這有些刺耳的咳聲吸引,見徐香晚咳得臉色發紅,呼吸急促,似曾相識的感覺,有人挑頭說了一聲:
“咦,我記着這徐娘子是不是與蕭二有淵源?”是霍六娘子身邊另一位打扮貴重的黃衫小娘子,雖是疑問,但語氣很是肯定。
淵源嘛,自是有的。
三月初,崇陽侯府辦的那場賞花宴上,伯爵娘子财大氣粗,邀了全金陵四品官以上的兒郎和女眷去她那新建的府邸賞花,那日崇陽侯府美人如雲、衣鬓飄香,也是個兒郎娘子相看的好場合,很多大娘子都帶兒攜女地來赴宴,包括與崇陽侯府伯爵娘子有些交情的林氏。
就是在那日,崇陽侯府的偏僻一角,蕭丹不慎落水,是從宴上出來透風的徐香晚叫見月去喚人,然後先下了水,她恰好會些凫水。
後來好幾個離近些的貴女郎君聽到呼救匆匆趕來,衆目睽睽下,蕭丹是被救上去了,但本是去救人的徐香晚卻在湖中抽了筋,若不是得裴麟相救,那日這嬌俏俏的美人便沒了。
可若不是徐香晚下水救蕭丹,再被裴麟相救,今日恐怕也未必有裴氏三房的徐氏了。
宴上七嘴八舌地開始談起這件事。
“蕭二娘子,這徐娘子可是你的救命恩人啊。”
“這話說的不對,應是大恩人。徐娘子不僅救了蕭二娘子的性命,還保住了蕭二娘子的清白,若是被哪個不長眼的仆人救了,那蕭二娘子豈不是要二嫁了。”
“妹妹,你這話說的更不對,既然是二嫁了,那還說得上清白二字?”
“恩人也未必,那日宴上俊俏兒郎衆多,要我看,也許是徐娘子擋了人家的姻緣,人家心裡發恨也說不定呢。”
徐香晚如坐針氈。
金陵蕭氏一向為世家所排斥,隻是忌于蕭氏一族在南梁被北魏打得快要滅國之時有力挽狂瀾之功,才給上幾分薄面。但那是男兒的功績,在這群貴女間通通不作數,誰讓這蕭丹長得平凡無奇,克死了第一任丈夫,還賴着臉皮各處參宴。
适才許大娘子吩咐女婢加了一個座位,那就是在告訴貴女們,她并未邀請蕭丹赴宴,是蕭丹不請自來,與她無關。
點破卻不說破,許大娘子好巧的心思。
這般後院婦人辦宴的規矩,世家裡的大娘子都教過小娘子,比如霍六娘子就知道這添新座是另有含義。
徐香晚的阿娘出自名門,帶她赴宴時也提過一嘴,阿娘的話,徐香晚一向記得很牢。
但對于出身賊寇、世家不肯與之通婚的蕭氏而言,府裡根本就沒有正經出身百年底蘊世家的大娘子,那誰來教底下小娘子們這樣暗地裡的規矩呢?
那些貴女們眉來眼去之間,又笑成了一片。
有位“好心的”貴女差女婢給蕭丹倒了一杯清酒,順便教了下這辦宴的規矩,饒是蕭丹臉上再波瀾不驚,那微顫的步搖和緊握的酒杯還是洩露了她的心緒,讓那些貴女們更肆無忌憚了。
“許大娘子,我突感不适,就先拜别了。”蕭丹終是起身告退。
離開前,霍六娘子身邊那藍衫小娘子又諷道:“蕭二,許大娘子好不容易差人給你添的座位,屁股還未坐熱,這便走了?”
直呼蕭二,連娘子的敬稱都沒了。
蕭丹卻一步未停。
徐香晚身邊的小娘子向她道:“那是寒門張氏的嫡女,雖其父在蕭氏門下,但做白日夢想入霍氏給右衛将軍當妾,這才處處針對蕭二娘子,攀着讨霍六娘子歡心呢。”
在這金陵的貴女圈裡,幾乎沒有秘密,個個是人精,嘴上不說,但心裡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