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陽石村附近的村莊,除了雲水村,還有一個小鐘村和大鐘村。那位緻仕回鄉的官員,便是面向四個村莊建書塾,像朱氏這樣憂心束脩的人不是少數。
盧秋月向宋玄章提起這事,宋玄章第一反應也是:“你想把鶴兒送去讀書嗎?”
盧秋月沒有正面回答,“鶴兒如果能去私塾自然是好,就算日後不考取功名,也能讀書識理。”
現在,家中能夠指望入仕途的人隻有宋玄章,以宋家的條件,供一個人都是舉全家之力,已經沒有額外的支出再去支持宋均鶴。
能夠讀書固然是一條好路子,但也得從實際出發。
想到家中境況,盧秋月搖搖頭,“鶴兒現在已經是到了開蒙的年紀不假,但這次私塾光是入學就得準備十兩銀子,家裡現在沒有這麼多銀子,還是待你有時間,再教教鶴兒吧。”
“十兩銀子?”宋玄章驚詫道,随即又歎了口氣,“是我無能,連鶴兒的束脩都拿不出來。”
“二郎快别這麼說,鶴兒性子急躁,不一定靜得下心進學,還是日後再說吧。”
宋玄章知道妻子這句話是在安慰他,想要讀書,鶴兒起步已經算晚了,真要等到日後,錯過了這個年紀,還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究其原因,還是家中貧寒,權衡之下,隻能犧牲鶴兒繼續靠他。
宋玄章頓時心頭五味陳雜,他正思索着要說些什麼,宋今棠走過來拽着他和盧秋月的衣角晃了晃:“爹爹,娘,還是送哥哥去私塾吧。”
宋均鶴聞言,立刻把手上正在清理的益母草一扔,擡起頭喊:“我才不去私塾呢!娘,我不去讀書,我要去賺銀子。”
宋今棠哪會讓他如願。
穿過來後她就想通了,古時代女子不能參加科考,她空有一身學習技巧無處發揮,宋玄章用不着她來操心,可押寶也不能光押在她爹一人身上。
能多一人入仕就多一人,宋均鶴不想卷?也不問問她同意不同意。
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她肯定要抓住。
宋今棠不去看宋均鶴,抱着父親的大腿,做出一副懂事的模樣,歪了歪頭:“如果哥哥去讀書了,以後和爹爹一起考功名,那咱們家不就有兩個狀元啦!”
宋均鶴輕哼:“我才不考狀元,讀書不好玩。而且娘不是說了家裡沒錢嗎。”他以前去宋玄章的書房看過那些書,書上一堆字密密麻麻的,看着就頭暈,爹不但要認識那些字,還要背下來。宋均鶴想想就覺得可怕。
宋今棠:“那我去賺。”
“你一個小丫頭,能賺什麼呢!”
今棠又抱緊宋玄章的大腿,仰起小臉,一臉認真地說:“棠兒現在能賺錢啦,棠兒去賺錢,爹爹和哥哥去科考。”
一個喊着讀書不好玩,一個說要賺錢養父兄讀書,倆孩子這瞬間高下立判。
宋玄章夫妻二人心頭微動,三歲的女兒能說出這麼懂事的話,讓他們感動之餘又覺得酸澀。
盧秋月蹲下,把宋今棠拉到懷裡,摸了摸她的腦袋,“棠兒聽話,現在家裡拿不出那麼都束脩,等過些時日,我們再送哥哥去讀書好不好?”
宋均鶴又在嚎:“我不去!我不去!”
盧秋月瞪了他一眼,男孩兒立馬閉上嘴不敢說話。
宋今棠卻道:“束脩這麼貴,村裡好多人都拿不出來呀,如果私塾沒人,等那個大人回來,爹爹和他談一談,少一些束脩不就好了。”
十兩銀子對幾個村的村民來說,都不是随随便便能夠拿出來的。今棠一開始就覺得,想要在窮地方辦書塾,這個學費未免也太高了些。
如果到時候沒有生源,價格必定會降下來。
盧秋月沉吟片刻,先前察覺的些許不對勁在閨女的提醒下,隐隐冒了出來,“說起來,我一直覺得有些奇怪……”
宋玄章問:“月娘你這是想到了什麼?”
“朝廷中姓古的官員少,翰林裡也隻有一位古大人,據我所知,這位古大人出身寒門,為官清貧,對求學的門生往往不吝賜教,不像是會收這麼多束脩的人。”
早年盧秋月的祖父在朝廷為官時,她聽祖父私底下提起過不少官員,對這個古大人一向贊賞有加,盧秋月記憶深刻。
所以在許大嬸面前,她才問了那麼一句。
宋玄章不了解朝中事,“或許不是同一個人呢。”
宋今棠:“等這個大人回來,就知道是不是了呀,反正都要送哥哥去讀書的。”
“宋今棠,要去讀你讀,我才不去!”
“那好呀,你不去我就去,我要去當女狀元。”
宋玄章正色:“好了,這件事我們會考慮,不準吵架。”
……
建書塾一事沒多久就在周圍四個村子傳開了,随着時間推進,具體情況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到了。
回鄉的那位果真是盧秋月說的古鴻峰古大人,他回鄉建立私塾一事乃他族中人所說,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許大嬸這人傳消息一向靠譜,連十兩銀子束脩也不是誤傳。
古大人已經在回鄉路上,不出一月就能回到雲水村。古氏族人開始統計起來私塾讀書的學子,因為名額有限,村裡稍微富裕點的人家,都忙着湊錢把束脩教了過去。
有人率先行動,一直沒有湊夠錢的朱氏心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