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豪強,簡而言之就是地主土豪,一般具有非常雄厚的财力,在當地勢力極大,屬于地頭蛇。往往是借助手中的武力和錢财,挾持地方官吏,操縱地方事務,從事非法事業。
而比豪強更高一等的,就是世家門閥。
武帝之後獨尊儒術,官員進入仕途,就必須要通曉儒家經典。
古代沒有印刷術,更沒有沒有造紙術,平民幾乎沒有受教育機會,學術是壟斷在少數人手中的。
這些擁有學術、知識、書籍的家族,将學術和書籍代代相傳,形成“累世經學”。
家族成員自小便通曉學術知識,天然就具有出仕的資格。“累世經學”逐漸變化為“累世公卿”。
東漢三國年間人才輩出,無數寒門子弟星耀璀璨。但到了東晉,九品中正徹底關閉了底層向上的大門。
即使偶有寒門爬到高處,比如同樣出身底層的桓元,當他權傾天下之時,龍亢桓家又成了新一代世家。
秦末的【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到了晉朝已經變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王謝堂前尚在飛燕,天街沒有公卿骨,隻有朱門酒臭!
古代男性是要繼承家族的,嫡子庶子都能承襲祖業
女子不一樣,女子未嫁從父,出嫁從夫,老來從子。
正所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出閣後,娘家反而是外戚,半生榮辱都與夫家挂鈎。
娘家最後能為女兒打算的,便是嫁妝
古代是媵嫁制度。“媵”意為“陪送”
貴族女子出嫁時,一般會陪送一定的媵妾、媵臣和媵器等。土地、房産、商鋪、豪宅、奴婢、金銀珠寶這些就更不用提了
當然,妻子陪嫁的人和物,都是屬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産,婆家是無權動用和幹涉的。
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妝來補貼家用,資助丈夫讀書或經商,養育并傳承給孩子
即使夫妻婚姻破裂,夫家犯罪被罰沒家産時,官府也不會收走妻子的嫁妝。
因此,娶一個家世顯赫、嫁妝豐厚的女子為正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對世家而言,嫡女是門面。容貌、氣質、性格、家宅手段、嫁妝、妻族......親媽身後還有外祖家作為姻親可以籠絡
早早就選好門當戶對的聯姻對象,嫁過去不是宗婦也是主母,要不然就是嫁給皇室獲取更多利益
庶女?庶女就是用來送人的
一般隻會作為媵妾、嫁給嫡女的夫君做妾,要不就是嫁給下一階層作為正妻或是續弦
一個家族到底有多少庶女?
嫡女各房最多一兩個,其他全是庶女。要是将分支、旁支、邊角全部算上,庶女過百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東晉诶,階級固化啊,哪有多少下一階層值得世家低頭投資?
世家與百姓,天壤雲泥,差距拉開鴻溝。
泥腿子娶世家女?
那已經不叫高攀,那叫做夢!
魏晉時期的世家,就差沒明說自家是天龍人,與爾等賤民有生殖隔離了!
庶女太多?可以送給同級别高門做媵妾啊!
媵非正妻,但所生子為嫡生子。
嫡妻死後,媵完全有機會登堂入室,成為正妻。
兩姓聯姻,家族通婚,便是庶女媵妾,也能吹吹枕頭風,拉攏政治資本
投資寒門?
别說是世家發展到極緻的東晉,就是幾百年後的盛唐
唐書記載的當時婚嫁制度為例“大抵士庶不得通婚,其不幸而與庶族通婚者,則為士族之玷”。
【恨不能娶五姓女】可是唐朝宰相親口說的,足可見高門望族對下面庶民的蔑視不屑
王藍田罵王皮那般,颍川庾家的高門,哪怕是最不得寵最離經叛道的庶女,也輪不到泥腿子們接手!
...........
遷都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西晉自洛陽遷都建康
多年前長安洛陽就已經收複。但遷回長安,還是遷回洛陽,朝堂分為了兩派
以謝安為首的一派,認為該遷回洛陽祭祖
以桓元為首的一黨,覺得該回去長安震懾外族
謝相與桓大将軍,洛陽與長安,文官嘴皮子溜,武将刀把子硬。
總體而言,要求回長安守國門的武将,稍勝一籌
梁山伯的治水方略雖然淺陋,但他本人卻是不可多得的治水良才。若洛河可治,遷都回洛陽的一派,将得到超級加持
【天子門生】身份算不得尊榮,卻也足夠清貴
就像宋朝東華門外唱名的士大夫,同其他渠道爬出來的泥腿子,那是不一樣的!
朝堂士族雖看不起梁山伯寒門身份,但十分想要奴役他的勞動力,一個個野心勃勃蠢蠢欲動
皇帝先行出手,梁山伯是皇家看好的青年才俊,你們,懂?
一個外姓宗女被冊封——庾家被皇室厭棄,一番明示暗示後,被迫獻祭了一個女兒告罪求饒
雖未明旨下發,但京都誰不知道,新出爐、無寵無權無封邑、出自庾家旁支庶脈的榮安縣主,将下嫁給一個泥腿子!
這已經成為建康城近期最大的笑話了
..............
笑話不笑話的,王藍田不關心
他目前正興緻勃勃地挑選合心意的漂亮小情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