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曉瞬間驚醒了,在大力宣揚男女平等的現代,都深受千百年來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更别提這古代了。
古代有十五及笄嫁人一說,更有甚者,十三歲就出嫁了。出嫁便得從夫,要是再有個刻薄婆婆和難纏的妯娌,這日子簡直能要她命。
不嫁人是不可能的,盧曉曉記得有個皇帝規定,女子到了十五歲還未嫁,就要罰款。
這些不說,女子若是獨自一人生活,又無他人庇佑,怕是連自身安全都保障不了。父母兄弟畢竟不能管她一世。
當然,盧大貴夫婦定會好好為她尋覓夫家,可這就充滿了未知。
她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要在她的親事議定之前,她不能坐以待斃。
想到這,她立馬振作了起來,問道,“娘準備什麼時候讓我管咱家吃食呀?”
盧二娘子笑,“怎麼,聽到嫁人,又有意思啦?”
“娘休胡說,這管吃食跟在竈房打雜如何一樣,管吃食自是有意思多了,娘快說說何時讓我管事。”盧曉曉趕緊辯白,若是盧二娘子認為她開竅的早,早早的給定下親事就壞了。
“行行行,等你十二歲的時候,咱家的吃食就交你做了。”
“娘,先說好了,購置吃食的錢也交我管,我一起學着管家呗!”光做飯能成什麼事,手裡有銀子才有更多的可能。
“那你可得好好表現,讓娘看看你的本事。”窮人早當家,女兒有學管家的想法,那自是好的。
又過四年,盧曉曉終于迎來了十二歲生辰,全家上下都盼着這一天的到來。
盧二娘子終于能放下竈上的活,踏踏實實繡她的花了。盧家父子也是非常願意,盧曉曉的手藝可比盧二娘子好多了!
在這四年間,盧曉曉下足了苦功夫練廚藝,面條拉得細細的,面皮擀得薄薄的,切起菜來又快又好,同樣的菜,做出來也比盧二娘子做的滋味好上三分,火燒的更是一等一的好。
杜家村所在的城關鎮位于青陽縣,是江甯府下轄的一個縣,江甯府是江南東路的首府,是東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
新朝建立後,朝廷大力支持經濟發展,雖說青陽縣的經濟在江甯府中排末等,但各項買賣已經非常活躍。
盧曉曉跟着盧大貴到鎮子上幾回,鎮上有肉店、糧店、布店、雜貨店,酒樓、茶樓、書肆、點心鋪子、首飾店也一應俱全,還有做買賣、租賃中介生意的牙行。
街上開設了擺攤的地方,賣吃食的尤其多。一個巴掌大的燒餅賣五文錢,一碗湯餅八文錢,加兩片肉再貴上兩文錢,一杯甜飲子是兩文錢,盧曉曉覺得味道一般。
她還知道,在街上擺攤需每天給衙差交兩文錢,若是不支攤子,邊走邊賣,就能省了這兩文錢。
這是她往日趁着盧大貴在糧店裡賣糧的時候,跟街邊賣炊餅的大娘打探來的。
這鎮子上擺攤的地方主要有兩處,一處是在這街市裡,另一處是在鎮子的碼頭上,碼頭上的擺攤費略貴一些,一日需五文錢。
梳罷頭,盧二娘子回主屋取來一個錢匣子,隻見匣子裡的銅錢十個一串,看着有好幾十串。
“這匣子裡是半貫錢,是咱家這個月吃食的花銷,從今兒起,你可是咱家的小管事了。”
“娘,我一定好好幹!”盧曉曉接過匣子,藏到櫃子裡。
“你是個有成算的,娘自是放心,不過你剛開始管錢,娘還是要跟你說道說道。這錢夠咱家隔個兩三天買上一斤肉,你可别在月頭就花光了。米呢,是自家的,閑時做稀一些,忙時做幹飯,得管飽。菜就到地裡摘,有啥吃啥,可别花錢了。”
眼見盧二娘子越說越不放心,盧曉曉趕緊說道,“娘,這些我都知曉,您放心,我就照着往日的做,不亂花錢。咱趕快去做早食吧,晚了,該趕不上三弟課休了。”
盧家三郎在村裡的學堂念書,學堂每日辰時上早課,巳時休息一刻鐘,給學生吃早食。他是有天分的,今夏已考過童生。
從廂房出來,盧二娘子去喂雞。盧曉曉來到竈房,淘了米,加了過面的水,放到竈上大火燒,時不時的用勺子翻一翻,不一會兒,水沸騰起來,大米在鍋裡翻滾,她蓋上鍋蓋,抽出一根柴,用小火焖着米飯。
到後院的菜地裡摘了把小蔥,打了兩個雞蛋,小蔥切碎放到蛋液裡,加上一小抓面粉,放上一撮鹽,拌勻。往鍋裡抹上點豬油,把蛋液到進鍋裡,滋啦一聲,等蛋液微微凝固便翻面,煎得兩面金黃,蛋香伴着蔥香直往人鼻子裡鑽。再從壇子裡揀出一把腌豆角,切好裝盤子裡,飯便煮好了。
給盧三郎送了早食,盧大貴和盧二郎也從地裡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