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娘走出院門口,隻覺得噴香撲鼻,再看到碗裡大塊的牛肉,滿意極了,道,“曉曉,你先端一會兒,我去拿個碗裝肉,這碗你一會就直接拿回去。”
不得不說,這張大娘是更通這人情世故,就去拿碗的這會兒工夫,路過了三個伯伯,兩個嬸子,都問盧曉曉在這何事。
盧曉曉隻說給張大娘送碗肉,一字不提口角的事。人性就是這樣,越是不提,越會被人刨根問底。
等到了晚上,杜有财父子回到家,晚飯時見桌上有一碗紅豔豔,香噴噴的蘿蔔炖肉,一聞便知不是張大娘做的。
大兒子飛快地夾了塊肉放嘴裡,隻覺得鮮香、軟爛,“娘,這肉哪來的,可太好吃了!”
“這是隔壁送來的,今天有人敗壞盧家兄妹的名聲,我幫着駁了幾句。”張娘子自豪道。
“這是隔壁的小丫頭做的?這牛肉炖得真不錯。因着何說盧家兄妹?”杜有财問道。
“可不是曉曉那丫頭做的,那丫頭手藝可好!前幾日張媒婆上門,要給盧家說親,好像是想進門後管盧家的攤子,盧家不同意,這家人見撈不着好處,便故意傳起了盧家兄妹性子不好的閑話。”
杜有财沒去裡正家吃席,張大娘雖然有回來說盧曉曉做的菜真好吃,他也覺得是因為張大娘容易滿足。
“盧家這丫頭的手藝不一般,以後怕是要有大出息,你好好與人來往着。”杜有财囑咐道。
“對對對,娘,你與人多來往,說不得咱家以後就跟盧懷才一樣,三天兩頭便有好菜吃。”小兒子道。
“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饞!”張大娘道。
又對杜有财道,“我知道哩,要不今日哪能幫着說話!”
其實不然,張大娘今日幫腔,是因為跟說閑話的娘子有仇,這娘子先前也說過她家的閑話。
不過今日見盧家這麼上道,也不妨與她們結交一番,而且這肉實在太好吃了,誰又要跟美食過不去呢。
第二日,盧春芬便跟盧家兄妹倆一塊出攤了,剛到的時候還有些緊張,隻覺得插不上手,見盧曉曉揉了回面,烙了兩鍋餅,賣了好幾個肉夾馍,都是她尋常幹的活,便踏實了,慢慢地把做肉夾馍的活接了過來。
因着要買金玉糕,宋家小哥早早地過來了,嘗了口南瓜味的金玉糕道,“小娘子,這兩個口味的金玉糕各來三份,再要十塊熏魚。”
兩份是宋雲想要帶去元家的,一份是宋連玉自己吃的。
盧曉曉一邊給包熏魚,一邊打探道,“買這樣多可是要用來招待客人?”
“小姐吃着好,要帶去給人做禮呢!”宋家小哥低聲道。
“那真要多謝小哥了,要不是你把這金玉糕買回去,宋家小姐哪會嘗到我這小攤子上的吃食。”盧曉曉把熏魚包好遞給了小哥,又給多遞了幾塊試吃的金玉糕。
如今宋家可是盧家攤子的大主顧,而這宋家小哥便是這大主顧的采購,可要搞好關系了。
有了盧春芬的幫忙,盧曉曉閑多了,除了搭把手給遞個金玉糕,包個熏魚,就沒什麼事了。
邊上賣豆漿的嬸子見她清閑便搭話道,“小娘子,你手藝可真好,帶着我這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盧家的攤位原是挨着個賣湯面的,這買豆漿的嬸子見這肉夾馍賣得好,便早早的過來占了位置,擠了進來。
“嬸子,我還要多謝你呢,我這肉夾馍,味道雖好,就是有些幹,配上你家的豆漿是剛剛好。”盧曉曉不是沒想過搭配着賣些稀的,可每日要往返村裡,再帶桶稀的,就太費勁了。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這嬸子告訴盧曉曉,碼頭這月底有大船靠岸,好些船手會下船賣海貨。
盧曉曉家住村裡,之前也沒想過做生意,對這些信息知道的少,她打算這月底便去碼頭上看看。
等到第一波的客流結束,盧春芬才歇了口氣,她第一次來賣東西,興奮得很。
“春芬姐,快坐下歇會兒,吃個肉夾馍。”盧曉曉遞上水,把人換了下來。
盧春芬很快地吃好了早食,又把活接了回去,她幹着高興着呢。
在家幹活和在這眼見着銅子不斷進賬的幹活,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後者更能給人滿足感和幸福感。
早早的把備的吃食賣完,三人便回家了。
“曉曉,這生意真好呀,你可真厲害。”回家的路上,盧春芬眼睛亮亮地說道。
“那可不,曉曉做的東西都好吃,都賣的好!”盧二郎如今是個盧曉曉的無腦吹。
“呀,别勁誇我了,這攤子也有你們的一份功勞呢。”盧曉曉不好意思道。
三人邊說邊笑到了村口,有婦人見了春芬道,“春芬,你家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