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們一個月就掙了十幾貫錢,開鋪子肯定更多,不會不掙錢的。”盧二郎道。
“你倆主意正,自己拿主意吧。”兒女有本事了,盧二娘子也高興。
“娘,這兩日趙嫂子拿過來的酸棗可有少?”盧曉曉問道。
“沒少,還多了些,這幾日山裡的酸棗熟的多,今日送了兩大筐過來。”
“這金玉糕在知味齋賣得火,如今有買一送一的活動,不顯咱家的便宜,等活動結束了,咱家的定是好賣得很,趁着這波熱度,咱趕緊多賣些。”這也是盧曉曉當初要繼續在攤子賣金玉糕的原因,等于是白賺了一波宣傳。
“那我這幾日多做些,這天越來越涼了,日頭也越來越弱,晾曬時間也長了。”
“娘,你也跟趙嫂子說說,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了,這幾日盡量多拾些酸棗。”盧曉曉又說道。
往後酸棗怕也不好找了,銷量打開了,這酸棗糕難的便是果源,這也是知味齋拿到方子後,要這許多日才開賣的原因,除了要策劃推銷方案,還要尋得大量穩定的果源。
盧曉曉沒料錯,元家大爺拿到方子後,一方面使人在青陽縣附近的山裡尋找大片的酸棗林,另一方面在各村悄悄的收購酸棗。
這元家大爺也是仗義人,知道盧曉曉還在賣酸棗糕,就特地沒在杜家村收酸棗。可杜家村的人遲早會知道這撿酸棗的活計,畢竟誰家沒有個外村的親戚呢。
說完話,盧曉曉到院子裡看了看晾曬的紫菜和蝦皮,已曬得透幹。
隻見紫菜片大葉薄色澤透亮,散發出紫菜的芬芳,蝦皮鮮香明亮個頭大,蝦身完整呈金鈎狀,盧曉曉取了些紫菜和蝦皮,打算晚上做紫菜蝦皮蛋花湯,其餘的則收了起來。
今日吃餅,盧曉曉算着晚食的時間把餅烙好,隻等盧三郎回來後做湯。
紫菜蝦皮蛋黃湯易做,隻需把紫菜撕碎與蝦皮放入碗中,黃瓜切片,雞蛋另磕入碗中拌勻,鍋置火上,燒熱油,加入蔥花炝香,放水燒開,淋入雞蛋液。待蛋花浮起時,放入黃瓜,加少量鹽和油,然後将熱氣騰騰的雞蛋湯倒入紫菜蝦皮碗中。
盧三郎今日晚回來了少許,到家的時候,盧大貴和盧二郎都從地裡回來了。
一進院門,便興奮地道,“爹、娘、二哥,姐姐呢?咱家金玉糕火了。”
“知道啦,今日上午知味齋就排了老長的隊,曉曉還去買了兩份回來呢!”盧二郎道。
“快去洗洗,準備吃晚食了。”盧二娘子對盧三郎帶回來的消息一點都不驚訝。
“不是知味齋的金玉糕,是咱家的金玉糕,咱家的孝子糕火了!”盧三郎激動地解釋道。
“怎麼火了?”盧曉曉聞聲從裡屋出來。
盧三郎讀書的明微學堂是留了時間給學生加餐的,畢竟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學堂裡的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到了中午,杜子柏便會和幾個相熟的同窗到學堂外吃東西,有時是吃食鋪子,有時是茶樓,幾人中自然不包括盧三郎,今天的事是杜子柏回來後跟盧三郎說的。
今日幾人就去的茶樓,正巧說書先生在說孝心糕的故事,說到知味齋大掌櫃千辛萬苦找到了有金玉糕方子的人家。
這家人在逃難的路上幫了大孝子,得到了金玉糕的方子作為感謝,聽說掌櫃想要讓更多的人吃到這樣好的點心,就給出了方子。
這家人是至善之人呀!說書先生如是說。
杜子柏幾人自婚宴後,便是盧家攤子的常客,哪能沒吃過金玉糕,等茶樓的小二把說書先生說的金玉糕一端上來,便确定這跟盧家小娘子做的,同出于一個方子!
其中一個比較咋呼的同窗就忍不住地低呼道,“這不就是盧記攤子上的金玉糕!”
茶樓裡座無虛席,這一聲呼,被好些人聽到了,紛紛議論起來,這段子裡的至善人家竟就在城關鎮上,有那善交之人,問起了盧記攤子在何處。
杜子柏幾人細細說了一番,又介紹了攤子上的好些特色吃食。
杜子柏沒忘記盧曉曉請他幫忙宣傳攤子的請求,回到學堂跟盧三郎說了一番,讓他回家多做準備。
盧曉曉驚呆了,這潑天的富貴竟就這樣到了自家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