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趙家姑嫂,盧二娘子來到了竈房,盧曉曉正在炖肉。
“曉曉,明日去提親可來得及準備東西?”盧二娘子問道。
“娘放心,照咱之前說的,都安排好了,明日去鎮上接上媒婆,拉上東西。”
“成,我去跟你二伯娘說一聲。”
“娘,晚食吃鮮肉馄饨,你叫二伯娘晚上少做些菜,過來拿些馄饨去吃。”盧曉曉說道。
馄饨好吃的秘訣在于餡料,盧曉曉要做的就是經典的鮮肉馄饨,精選上好的前腿肉,剁成肉末,調制成餡,最是鮮香嫩滑。
盧曉曉先是将蔥姜切片,再以刀面将姜片拍散,浸泡到清水中,輕微揉搓後,置于一旁備用。
将肉切成小塊,剁成肉沫,加入雞蛋、鹽和味精,攪拌均勻,肉要順着一個方向攪拌,才能攪上勁。
然後少量多次加入泡好的蔥姜水,加入蔥姜水後,用手把肉餡揉搓摔打,直到肉餡把水吸收,再繼續加水,這一步最是費工夫,但也是馄饨爽滑勁道的關鍵。
最後加入切好的蔥花碎,起鍋燒油,将熱油澆在蔥花上,激出蔥香,再攪拌均勻。
肉餡調好了,便開始包馄饨,盧曉曉一手用筷子将肉餡挑撥到馄饨皮中,順勢用筷子将馄饨皮的對角夾住,另一隻手再使勁一抓,一隻馄饨就做好了。
馄饨皮是上午做好的,整整齊齊的疊在一起,纖薄光滑,拿起來還透光。做馄饨皮需用高筋面粉,揉出來的面才夠筋道有韌性,才能擀出足夠薄的面皮。現代可以直接買,在古代就得自己想辦法了。
盧曉曉看過分析貼,所謂高筋面粉就是蛋白質含量更高的面粉,那就往普通面粉裡多加蛋白質好了,蛋白質怎麼來呢,這就得用到面筋了。
取上小半盆的清水,把醒好的面團浸入水中,用擀面杖輕打面團,水變混濁後,換一盆清水,直到水不再變混濁,洗剩下的便是面筋。洗面的水也有大用處,隻等靜置一夜,面粉沉澱後再做他用。
将面筋加入面粉中,再加入雞蛋和鹽,揉制出做馄饨皮的面團,醒上兩刻鐘,用擀面杖反複卷壓,壓制出纖薄透光的大面片,然後折疊在一起,用刀切出巴掌大小的方片。
這樣做出來的馄饨皮才夠柔韌爽滑。
盧曉曉馄饨包得娴熟,左右手配合,不一會兒就包出了半簸箕的馄饨。自家包的馄饨餡料多,一斤肉餡一斤皮,三斤的前腿肉包出了兩百餘個馄饨。
給盧二伯家分了八十個,又給賣宅子的大爺分了三十個,自家也就剩了一百多個。老大爺如今還在鎮上,盧曉曉一家隻等着這幾日大爺把東西收拾好了搬到府城去。
包完馄饨也快到了吃晚食的點,馄饨好煮,将一鍋清水煮沸,把鼓鼓囊囊的馄饨下入鍋中,煮至水再次沸騰,馄饨漂浮起來,就煮好了。
在碗中放入蝦皮、紫菜、鹽、味精,然後将煮馄饨的熱湯澆到佐料上,舀出馄饨,撒上香菜,香噴噴的鮮肉馄饨就做好啦。
盧家人一人捧了一碗香噴噴的馄饨,面皮柔軟滑爽,肉餡鮮嫩多汁,湯汁鮮香味美。在漸涼的秋日中,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鮮肉馄饨,簡直是人間美事。
幾人顧不上說話,窸窸窣窣的吃了馄饨,又喝了湯,才惬意的聊起天來。
盧二郎摸着暖烘烘又飽足的肚子,感歎道,“真好吃呀,要是能天天吃到鮮肉馄饨就好了。”
“二哥,你也不怕吃膩。今日事多,用的清水煮馄饨,若是時間足,熬上一鍋骨頭湯做湯底,那更是鮮美。”盧曉曉也覺得熨帖極了。
“這鮮肉馄饨得在鋪子裡賣吧,這肉多,會不會成本太高了?”盧二娘子這幾日跟盧曉曉忙活開鋪子的事,如今見到吃食就想着如何賣。
“自家吃才放這麼多的肉呢,賣的時候肉少些,馄饨皮爽滑,也好吃的很。”紫菜和蝦皮不多了,她還得去碼頭多買些回來,往後開鋪子,用的味精也多,盧曉曉心想。
“曉曉,明日是怎麼安排?”盧大貴問道。
盧大郎想着提親的事很久了,可又不好意思自己提,如今聽盧大貴問了,緊張的豎起耳朵等盧曉曉的答複。
“爹,我們辰時出發,帶上聘禮,先去知味齋拿糕點,然後接上媒婆,約摸巳時能到趙家村。”
“曉曉,明日那樣弄,杏花會不會難做?”盧大郎忍不住問道。
“明日這樣做都是為了杏花姐姐,咱這麼一弄,往後趙家村隻有說她嫁得好的,說咱家好的。”至于杏花爹娘高不高興,那自然是不高興更好。
“哥,你喜歡杏花姐姐嗎?”同樣的問題盧曉曉也想問盧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