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這位小兄弟莫惱!我這不過都是瞎猜的,且…并無惡意,還請不要見怪。”
眼見自己說完,旁邊小子眼中的冷意頓顯,張子明越發笃定面前的小丫頭就是他們頭兒口中那位“骁勇”的常家嫡長女了,而身旁這位對其一臉緊張的,很可能就是她的護衛!
為免身旁小子翻臉,忙又笑着同二人打哈哈道:
“哈哈,不怕兩位笑話,小可每日幹的就是這收集傳遞消息之事,也就是俗稱的斥候,對每家每戶的人口這些,自然知道的比旁人要多些。加之二位手中所持的那枚非"常将軍親信"不可得的令牌,以及姑娘的樣貌、年紀等等,
不瞞姑娘,小可早就聽說,常将軍家有位極狂…呃…不,極英姿飒爽的嫡長女,雖年齡尚小,一身武藝就已驚人!
而且,雖二位自進門起就一直以兄妹相稱,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這位小兄弟乃是負責護衛姑娘的。能出門就帶着如此精幹護衛的?自然也不可能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哈哈!所以,小可這才大膽推測了推測。”
常紅鸾:“……”
好吧,這位推測的還挺對!而且,她也終于想起眼前這位是何許人也了!
度娘有雲:張子明者,領兵千戶也。洪都圍久,内外隔絕,朱文正遣子明告急于應天。以東湖小漁舟從水關潛出,夜行晝止,半月始得達。太祖問友諒兵勢。對曰:“兵雖盛,戰鬥死者不少。今江水日涸,賊巨艦将不利。援至可破也。”太祖謂子明:“歸語而帥:堅守一月,吾自取之。”還至湖口,為友諒所獲。令誘城中降,子明佯諾。至城下,大呼:“我張大舍。已見主上,令諸公堅守,救且至。”賊怒,攢槊殺之。追封忠節侯。”【注1】
這段記載,乃是她昨日在網上查明朝初年各類戰事資料時,無意中看到的一段文字,卻總結了眼前這個俊秀儒雅書生輝煌又短暫、狡黠且悲壯的一生!
雖死後被朱元璋追封為忠節候,但~真的值得嗎?!
可能因着她的靈魂并不真正存在于這個封建王權世界,常紅鸾實在是不能感同身受,這群為了老朱家大業或者所謂的正統,不惜舍身忘死,甚至誅滅十族也在所不惜的古代文人們的風骨,
但對于他們的行為,她卻表示理解!
生逢亂世,尤其是這古代動不動就株連九族的亂世,不管是為了家中父母妻兒,選擇了苟且偷安;還是為了家國大義,挺身而出、舍身忘死;亦或者想借此亂世之機豪賭一把,成則風生水起,敗則碾落成泥!
隻要不是有意拿着旁人的生命去換取前程,她都能理解!
隻不過,若有一天事情發生在她身上,若必須在朱元璋與她自己或者她家人中間死一個,那對不起,她指定會毫不猶豫選擇老朱!
“張大哥還未回答我方才的問題呢?!”
可能是出于好奇,亦可能是想找個更能說服自己的答案,常紅鸾又忍不住再次問道。
張子明:“……”
“哈哈哈,姑娘是問我為何放着憂渥又悠閑的日子不過,卻偏要來投軍嗎?這問題…小可倒是還真未細想過!”
沉吟片刻後,方又道:
“或許姑娘會覺得我是為了名?!嗯~,其實這樣想也沒錯,試問誰又不想将來史書上能記上自己一筆?曰:此人聰明絕頂,義膽忠心!哈哈…
但…,最主要的,應該還是為了胸中自生下來,就憋的那口氣吧?當年我崖山十萬軍民慷慨赴死之時,就已在每個華夏子孫胸中留下的那口憤怒之氣!
如今好不容易盼到了能一雪前恥之機,躲在家裡耍筆杆子,又如何有親執利刃、殺盡胡虜、還我中華來的痛快!?
何況,若世人皆個個都隻圖安逸,畏縮不前,那當年的靖康之恥?崖山之仇?又由誰去報!又何時才能驅盡胡虜,還我中原!
小可雖比不得壯志饑餐胡虜肉的嶽武穆;男兒到死心如鐵的辛棄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甯背少帝殉國也要保存氣節的陸相爺…!
但~若是能為驅除胡虜,歸我華夏出一份力,也是可身先士卒,抛頭顱,灑熱血的!”
張子明越說越豪氣幹雲,聲音也跟着一陣高似一陣,周圍的衆兵卒們雖對他的話一知半解,但其口中的崖山之戰、靖康之恥、嶽武穆等等故事,卻都是自小就聽老一輩們念叨過的,因此,也漸漸跟着一同應和起來…
聽着整個驿站内此起彼伏的:“随大帥驅除鞑虜!歸我華夏!”的呐喊聲;以及偶爾夾雜的:“老子要替我太爺爺/姥娘/祖父報仇!”的憤恨聲,常紅鸾也逐漸開始明白:
雖然在這個君權神授時代,人們還不明白何謂人權,何謂自由,但積疴已深的家仇國恨;被壓迫到無力存活的現狀;都讓人們盼望着能有個像神靈一般的人物從天而降,帶領他們走出黑暗統治,過上嶄新的生活!
而朱元璋,在他們眼裡,就是這樣一個人!
一個深懂百姓疾苦,對兄弟重情重義,對歸降者一視同仁,對文人禮賢下士…,處處~都具備王者風範的一個人,一個能帶領他們走向光明的人!
隻是誰也沒料到,其會先是仁義王道,後是鞭子屠刀!!
————
與此同時,剛帶人追上來的朱标,也正立于驿站中的一角,默默看着眼前這群群情振奮的兵卒,又默默紅了眼眶!
自他上次生病後,他就一直在做夢,一個個能串聯在一起的夢!夢中是他斷斷續續,仿佛一個故事,一個故事般拼湊出的後半生…
在那個夢裡,他的小時候僅僅隻是一晃而過,基本都是随着他老師在讀書,與現在的生活并無二緻!直到他被封太子後,那夢中的故事才越發鮮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