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雲昭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走馬燈,胳膊捅咕了兩下,狐疑道:“陳靖山,你能看出來燈謎在哪裡麼?我怎麼看不出來……”
走馬燈分為八面,裡頭的燭火随風微動,不知是有什麼機關,它竟能自己緩緩轉動。
“難不成……”陳靖山走南闖北這麼多年,見過不少新奇的玩意,猜測道,“燈謎就是這走馬燈上的圖案?”
“還有這種燈謎??”
葉雲昭難以置信地看向攤販,見他微微點頭,才知陳靖山猜的沒錯。
她眼前的這片燈面上畫的是一座孤山,山頂處是一縷縷有些散亂的雲。葉雲昭看着圖案,喃喃低語:“一座山,孤山?這些雲是……”
她思索再三,試探道:“這一面可是‘崛’字?”
攤販聞聲一愣,贊道:“姑娘聰慧,正是崛字。”
陳靖山投去一道訝異的目光,他幼時家中貧寒,隻跟着村裡的夫子讀過一兩年的《三字經》,一直到開了如意樓之後,他才有意地多認了一些字。他曉得縣令要參加科考,但此刻,陳靖山才意識到自己與葉雲昭的距離有多遠、多遠。
“你怎麼看出來的?”他試圖從圖案中瞧出答案。
“你看。”葉雲昭指着燈面解釋道,“一座山不就是孤山麼,我看後頭隐隐約約還有山峰,便想到了一句詩——
孤巒疊嶂層雲散,如此一來,先前看不懂的雲倒也簡單了,層雲消散,留下重重疊疊的‘山’。”
話罷,她面露喜色,宛如一直豎着尾巴的小狸貓,陳靖山眼裡是難掩的欣賞,低聲道:“阿昭真厲害。”
或許是因着猜的還算順利,葉雲昭很快就發現了燈面圖案的奧秘,竟在二人訝異的目光中一口氣猜了個幹幹淨淨!
她才解完謎,眼神就直直地盯着活靈活現的螃蟹燈,難掩臉上的期待,攤販說話算數,笑着把螃蟹燈和河燈遞給她,說了些吉利話:
“據說上元節在城東的洛水放河燈,若是河燈不翻、燭火不熄,河燈娘娘會保佑許願之人美夢成真。二位不如親自去看看,願公子姑娘攜手相伴,莫逆于心。”
“多謝。”陳靖山放下些許銅錢,牽着葉雲昭的手便離開了。
螃蟹燈拿着手上,葉雲昭被驚覺它竟然是可以像螃蟹一樣左右移動的,她手上微微往左用力,燈籠便往左走,她往右用力,燈籠便往右走,真真是活靈活現。
她驚奇地玩了半柱香的功夫,興緻過後,才想起自己還未吃夕食。
肚子上的手用了用力,肚皮已經餓得隻剩薄薄一層了,葉雲昭随手一指:“今日上元燈節,吃碗元宵,如何?”
聽着是詢問,但她已經擡腳往那處去了,背影笃定不容拒絕,陳靖山趕忙跟了上去:“好,聽聞京城的元宵很特别。”
“怎麼特别?難不成不是圓的,是方的?”葉雲昭有些好奇地看着他,“我怎麼感覺你什麼都聽說過?”
陳靖山隻是笑了笑,并未回答她的問題。
“嬸子,來兩碗元宵。”葉雲昭熟絡道。
二人坐在一處小小的木桌旁,略略有些擁擠。大約過了半刻鐘的時間,賣元宵的嬸子端着兩個大陶碗過來了:“二位客官,元宵來喽——”
葉雲昭好奇地看,碗裡的元宵不是方的,還是圓滾滾的模樣,不過不是白花花的外皮,而是一個又一個的綠球球,她驚奇道:“還真是不一樣。”
說着就舀起一個,嫩綠色的元宵乖乖地待在勺子裡,散發着絲絲熱氣,葉雲昭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塊,黑糊糊的芝麻餡立即從裡頭流了出來。
“呀!”葉雲昭眼睛一亮,不可思議道,“居然是綠豆做成的,你快嘗嘗!”
陳靖山雖然聽說過,但也是頭一回吃,綠豆的清香融着糯米粉的香味,既保留了糯米粘糯的口感,也保留了綠豆特别的香甜,确實不錯,他暗暗記下,這種特别的綠豆元宵在嶽州城應該也能賣的不錯。
“對了,前幾日跟我們一起來的不是有你家酒樓的小厮麼?等會要不要給他們帶一些?”葉雲昭邊吃邊提議。
心中隐隐忐忑了一晚的陳靖山終于想起了一件天大的事!一件被自己忘記的大事!
他猛然擡頭,估摸了一下時辰,而後如同洩了氣的河豚,懊惱道:
“完了!他們已經啟程回嶽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