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執戟盡歡 > 第30章 謹奏·武改文踐國定疏

第30章 謹奏·武改文踐國定疏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自那日辭别董老,陸抒珩便将自己關進書房整整三日。

三日後,他便向昭康帝遞上一道奏疏,這道奏疏如石子一般,讓表面看似平靜的朝廷,泛起一大波水花。

名曰:《武改文踐國定疏》。

其大緻内容如下:

臣珩啟。臣聞之,木壯因根粗,河寬因水流。根若不實,參天之木必倒之于一瞬,水若不流,萬裡之河必枯竭于頃刻。是故根欲穩之必固基之,水欲流之必浚源之。國因百姓而立,又因君王而盛。是故君王如樹之壯,而庇一方之水土,又如泉之湧,而養一方之魚田。國君之知,決百姓之處境。國君之德,決天下之風氣。是故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孝經》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人君為天之龍子,更當神器之重,更應遠見卓識,戒驕戒躁,思之危而非享其樂。視百姓為首位,愛民為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更應謹慎為之,但卻須親之愛之。君臣本一體,君同百姓為一家。君應如父母親之諒之查之愛之近之,而非隔之怒之棄之恨之遠之。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此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陛下應以身作則,修身養性,不驕不躁。思其弊而非其利。思過繼優。治身即治國,問身即興國。朝堂上下,必也需治身以緻行端,此必國之興盛。諸葛先生一生鞠躬盡瘁,為漢之興而行,有道:親賢臣,遠小人。陛下廣開言路,察納雅言,必得使小人之懼而賢臣之喜。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萬物安甯,必有其則。萬物行動,必有其律。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随世而制。大淩内哄外亂,更應改其制增其律,商鞅變法集中央之權,孝文帝變法增政府之控。郡縣治,天下安,陛下應以安一方而平天下,集中央之權。陛下目光之深遠,臣望塵莫及。臣雖愚,但以為,淩需變其形式,而使國家為盛。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認為法。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唯有上下改革,文武雙革,而後煥然一新,盛世有望。

文踐,臣愚以為,需加之文化傳播,使愈多之人習之,國子監闊招之以使範圍廣之,民間開設學堂,以大小之分。大之為富商子嗣小之為平民子嗣,此可使民間群衆知識廣泛,而易于宣陛下之思想,傳陛下之指令。陛下素愛才人賢士,惜才之心急切,廣納才士,愚以為,應以察舉佐之,推儒家之學,習理性懂人倫,知謀之理論而學之習術。臣舉以品階為準,民間讀書多不易,應廣開納招,賜品階官職,為陛下之所用,既欣百姓之慰,又明陛下之德。民與貴族應視平,以九品為末,增九品之位數。整頓天下之風氣,令有賢之人心向往之。陛下天資英斷,應之此使國家文化深厚而之遇事不亂。武改,臣雖出身不于兵家,但略懂毫末道理。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臣愚以為,應采前朝之戰術加之改進,國之雖武器不足便加之力量。古有死而複生之法,熟用三十六計,并采田忌賽馬戰術,以耗力而敵弱我強。加強軍隊之勢,增其突破手,以強中弱強為軍型,前以實力之強者沖鋒,中以中者,下者輔之,後以強者突襲,必能提軍隊之銳氣,增勝之幾率。俗之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臣以為應增軍隊之糧,促團結之氣,提作戰之勢。将軍,副将,參将,多與此三者下旨,以将下達,軍令嚴明而非疏漏百出,臣有幸參黎幾之戰,臣以為,應改其戰勢方案而非專一獨行,以出其不意而攻其不備。以提拔兵者而非體罰,獎軍隊優先者,增其鬥志而增軍隊鬥志。軍隊之強,在于實力之強;軍隊之勝,在于領導之能。棄其首而擇其次并無不可,計策計謀為重,團結凝力為首。

民間之改,在于稅之改與律之改,農之改與商之改。減稅以減負擔,百姓勞苦,稅分四等,依年收入為标,而非統一水平,百姓苦其弊,貴族盈其利。須以收入過萬交上上稅,收入過五千交上稅,收入一千交中稅,收入一千下交下稅。若有之收入過十萬,則另交朝廷銀兩以充國庫,收入過五十萬則交朝廷樓房以興民。若有之收入甚微不足十,則需分糧救濟以現陛下之德善。若無勞動之力,則給畝田,其果交七自留三以自給自足養家糊口。稅之利不在搜刮而在約束,稅之弊在于窮苦而不在多少,戶部應合理分之。自古以來君王既訓誡孔孟教導不為農時,臣以為,應開發荒地,以各地之氣候時節種瓜果疏花,丈田分畝于百姓而非一人之手。其成隻需交朝廷三成,其目的乃是激勞動之思想,享收成之樂。興安,鹿州,興達,此三州地處貧瘠應多翻改土地種植草地樹林。珍昌,曲州,赟州,此三州路段不暢應多興修促交通便達以發展經濟,促進各州商品百姓交流。改律不宜大改而在微改,各巡撫縣令多察之。以興之業為業,振之力為力,重之事為事。臣以為,如今百姓安定,夜市需推遲一時辰,時之雖少,但卻能增其收入。朗行乃商賈之地,地方經濟發展之大,臣以為應商農平等而非一擡一踩。以朗行為中心圈式發展,以一帶多,以多帶甚多。俗曰一生二,二生三。陛下萬不可故步自封,沿海之州發展漁業之經濟,内陸之州發展果蔬經濟,大淩與外國之交流,非政治而需經濟商品,對外出售也未嘗不可之。陛下之英明,未嘗無不察覺此策之利弊。

大淩二十州,各有各優劣。陛下既已創之盛世,想必領之能強。未嘗不可再創一盛世而垂名青史,謂當如此矣。萬事須自謹,再之方可抗敵。六部需和協,方可奏其效。朝廷上下,莫讓大臣谄媚小臣順服,戰場上下,莫使大将失意小臣無能。事事敗則世世退,陛下聖明,莫捕風捉影讓眼花缭亂。俗曰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臣今日鬥膽獻冊,便有為國分憂之決。陛下盛名蓋世,決策武斷,莫使良機錯失。若陛下納之則臣以細案而講,若不納之臣必省之自身。大淩之起在乎陛下,大淩之生亡在乎陛下,伏惟陛下能廣開納谏,則宗室之興,天下之興必指日可待。禮部郎中陸抒珩上奏。

————

此奏一出,朝廷軒然大波。

這奏昭康帝過了眼,也竟被太後過了眼。

亂世了,沒那麼嚴謹了。奢華下是腐敗。

“是個有主意的。”太後評價道,手裡的孔雀毛圓扇在手裡緩緩動了兩下,“此舉不錯,的确能改。”

“今皇上看之。猶豫不決。”宮殿内的軟毛椅上,那人道。

“皇帝。呵。”太後輕蔑道,“若不是使了點手段,把元兒拘在宮裡,哀家也不會如此顧及。”

“太後息怒。隻是陸家的這位确實有勇有謀,敢在這時間段提改革,那也是不得了的人物。”

“陸家确實忠。不過是條狗。皇帝不喜歡了。”另一邊的軟椅上,太後接過那茶:“不過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哀家喜歡的緊。他與董祖德是一模子人。十年前哀家聯合你們逼他隐退山林,後來竟每每想至此竟後悔。今好不容易又出來個,哀家不想做這後悔的事了。人老了,心也就善了,也算是,哀家一聲作惡多端,如此,也算積德了吧。”

“太後福壽延綿,怎可說此話。不過也不知是慶幸還是可惜了,亂世中也竟有忠臣為大淩着想。”

“朝廷怎麼說?”太後發問。

“有站陸郎中的,有不站的。站的都是些明臣老臣,不站的大多是世族。改革一旦開始,砸的可是官家的飯碗。現在朝廷為此事鬧得厲害,皇上頭疼地不行,身子骨也弱,在朝廷上都咳出血了。”

“嗯。”太後随意應了聲,“太傅。哀家還需你為哀家觀察朝廷之勢,還需要你,推陸抒珩一把。”

“太後這是?”方俊義不解。

“這革得改。不過這皇帝,得換。不過得等等,看看風向哪偏,必要時,把把舵。”

“是。”太傅應下。

“還有。哀家再交代,多注意陸抒珩這人的行動。此奏既在這時呈上,哀家懷疑……”

——

“我在賭。”陸抒珩低頭,一臉恭敬道。

一間破爛屋子内,火爐呼呼地燒着,就像是現在的氣氛一樣。

“你糊塗!”

此時此刻董祖德氣不打一處來,嘭地下站起來,手裡的破蒲扇一下被打在陸抒珩頭上,老頭的另一種手怒指坐着畢恭畢敬的那人,胡子都被氣地吹了起來,就連臉兩側的毛發,也被胡亂撥了起來。

“老師教訓的是。”陸抒珩跟認真認錯一樣,仍然低着個頭。

“誰允許你叫我老師?我沒你這樣的弟子!誰準你貿然行事,竟敢賭上自己前程論輸赢!老子我教你那麼多理,你為何聽不進去一句!我就是這麼教你的?!陸家就是這麼教你的?!天下就是這麼教你的?!什麼狀元?!什麼懂得審時度勢?!狗屁!你一竅不通!你敢賭,你的前程敢賭嗎?陸家上下敢賭嗎?!”

老頭說的厲害,這會面子也不顧了,指着他就破口大罵。

“老師……大淩……我想救救它,陸家一百八十訓,我不願,不願看到大淩沒落,列祖列宗,天下百姓,都不願看到大淩沒落。”陸抒珩擡起頭,堅定道。

“去你的家國情懷!老子我隻想安安生生過好自己的日子!你要改天下,但你不是皇帝!天下如何,不是你說的算!滾!給我滾出去!”

說完,老頭竟揪着陸抒珩的衣領,氣得直把人往外面拽。陸抒珩不想讓老頭為難,便順着勁,出去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