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平民遊俠,已經無從得知了。
近代延陵季子、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這些人,都因為是君王的親屬,依仗封國及卿相的雄厚财富,招攬天下的賢才,在各諸侯國中名聲顯赫,不能說他們不是賢才。
這就比如順風呼喊,聲音并非更加宏亮,而聽的人感到清楚,這是風勢激蕩的結果。
至于闾巷的布衣俠客,修行品行,磨砺名節,好的名望傳布天下,無人不稱贊他的賢德,這是難以做到的。
然而儒家和墨家都排斥揚棄他們,不在他們的文獻中加以記載。
從秦朝以前,平民俠客的事迹,已經被埋沒而不能見到,我很感遺憾。
據我聽到的情況來看,漢朝建國以來,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這些人,他們雖然時常違犯漢朝的法律禁令,但是他們個人的行為符合道義,廉潔而有退讓的精神,有值得稱贊的地方。他們的名聲并非虛假地樹立起來的,讀書人也不是沒有根據地附和他們的。
至于那些結成幫派的豪強,互相勾結,依仗财勢奴役窮人,憑借豪□□力欺淩孤獨勢弱的人,放縱欲望,自己滿足取樂,這也是遊俠之士認為可恥的。
我哀傷世俗之人不能明察這其中的真意,錯誤地把朱家和郭解等人與暴虐豪強之流的人視為同類,一樣地加以嘲笑。
魯國的朱家與高祖是同一時代的人。魯國人都喜歡儒家思想,而朱家卻因為是俠士而聞名。
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傑有幾百個,其餘普通人被救的說也說不完。
他始終不誇耀自己的才能,不炫耀自己的德行,對那些他曾經幫助過的人,唯恐再見到他們。
他救濟别人的困難,先從貧賤的人開始。
他家中沒有多餘的财産,衣服沒有華麗的色彩,吃飯沒有多樣的菜肴,乘坐的不過是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