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史記節選 > 第63章 平淮書3

第63章 平淮書3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二年,即元封元年,蔔式貶官做了太子太傅。而桑弘羊任治粟都尉,兼領大農令,完全代替孔僅管理天下鹽鐵。

由于各地官員們自做買賣,相互間競争,所以價格漲落很快,而天下所繳賦稅有的還不夠償還轉運的腳力錢,桑弘羊于是請求設立大農部丞官數十名,分别掌管各郡國的大農事務,各自又往往在主要縣分設立均輸官和鹽鐵官,命邊遠地區都以物價貴時,商人從該地區向外地販運的物品為賦稅,而由政府互相轉輸。

在京城設立平準機構,總受天下輸納來的物品。召雇工官制造車輛等器物,都由大農供給費用。大農所屬各個機構全部壟斷了天下的貨物,物貴則賣出,賤則買入。

這樣,富商大賈無從牟取大利,就會反本為農,而所有商品都不會出現價格忽漲忽落的現象。由于天下物品價格都受其抑制的緣故,所以稱之為“平準”。

天子認為有道理,答應了他的請求。

于是天子巡遊向北到朔方郡,向東到太山,又巡行海上,以及北部邊郡,然後歸來。所過之處都有賞賜,用去帛一百多萬匹,錢、金以億計,全由大農支出。

弘羊又請求允許吏得以繳納糧食補官,以及罪人納糧贖罪。

命百姓能向甘泉宮的倉庫繳納多少不等的糧食,得以免除終身賦役,不受告缗令的影響。其他郡縣的百姓則各自向急需處交納,而各處的農民都各自納糧,山東漕運到京的糧食每年增加了六百萬石。

一年之中,太倉、甘泉宮倉堆滿了糧食,邊境剩餘的糧食和其他物品,按均輸法折為帛五百萬匹。

不向百姓增收賦稅而天下用度得到滿足。

于是賜給桑弘羊爵為左庶長,黃金二百斤。

這一年有輕微的旱災,天子派遣官員求雨。

蔔式說道:“縣官應該以租稅為衣食,如今桑弘羊使官吏坐于列肆中買賣貨物,求取利潤,将桑弘羊下鍋煮了,天才會下雨。”

太史公說:農工商之間相互貿易的路子溝通了,就有龜貝金錢刀布等貨币産生。這是很久的曆史了,自高辛氏以前年代太遠,無從記述。

所以《尚書》最早講到唐虞時期事,《詩經》最早講到殷周時期事,一般是世道安甯則按庠序中的長幼序尊卑,先農本而後商末,以禮義為限制物利的堤防;世道變亂就會與此相反。

所以物太盛就會轉為衰落,時事達到極點就會轉變,一質之後有一文,與終後有始,始後有終的終始之變是一樣的。

《禹貢》中的九州,各自根據其土地所适宜、人民所多所少繳納職貢。

商湯和周武王承前朝弊政之後有所改易,使百姓不緻疲弊困乏,各自都小心謹慎地緻力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而與禹時相比,已稍微有緩慢衰落的氣象了。

齊桓公采用管仲的計謀,統一貨币,從山海的事業中求取财富,以朝會諸侯,利用區區齊國成就了霸主的威名。

魏國任用李克,充分利用地力,發展農業生産,成了強國。從此以後,在戰國時期天下互相争奪,以詭詐武力為貴,輕視仁義道德,以富有之道為先,以推讓等禮儀為後。所以百姓中間富有的積财産上億計,而貧窮的糟糠之食尚不能滿足;諸侯國強大的或至并吞諸小國而使諸侯稱臣,弱小者有的至于斷絕祭祀而亡國。延續到秦,終于使海内統一。

虞、夏時的貨币,金有三種,或者黃、或者白、或者赤;此外或者用錢,或者用布、或者用刀,或者用龜貝。

及至到秦朝之間,一國貨币分為二等:黃金以溢為單位,是上等貨币;銅錢上的文識為“半兩”,重量與文識相同,是下等貨币。而珠玉、龜貝、銀錫之類隻作為器物的裝飾、作為寶藏,不作貨币使用。然而其價格随時不同,高低無常。

于是外對夷狄作戰,内部興利除弊建立功業,天下百姓盡力耕種不夠供給糧饷,女子紡織不足穿衣。

古時曾經竭盡天下的資财以奉獻給天子,天子仍以為不夠使用。沒有别的緣故,主要是當時各種事務互相影響,共同作用造成的,有什麼可奇怪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