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時滿壇是一堆堆的燎火,壇旁邊放着烹煮等炊具。
主管官員說:“祀壇上有光出現了。”
公卿說:“皇帝最初在雲陽郊祭,朝見太一神,主管官員供奉着瑄玉,嘉牲獻給太一神享食。當夜就有很美的光輝出現,到天亮時,黃氣上騰,與天相連。”
太史公、祠官寬舒等說:“這是神靈的美意,保祐降福于人的吉兆祥瑞,應該按照這裡神光所照的地區建立太畤壇以與神光的祥瑞吉兆相呼應。命太祝管領此事,每年秋天和臘月間祭祀,隔三年天子郊祭朝見一次。”
這年秋天,為了讨伐南越,向太一神禱告祈求福祐。以荊為幡竿,幡上畫日月、北鬥、升龍等圖案,以象征太一座的三星,作為太一鋒旗,命名為“靈旗”。
在出兵禱告時,由太史官手捧靈旗指向被伐的國家。
五利将軍作為使者不敢入海求神,卻來到泰山祭禱。皇上派人尾随着他察看他的行蹤,知道他實際上什麼也沒見到。五利卻妄言說見到他師父了。
他的方術已經用盡,大多沒有效驗,于是皇上殺掉五利。
這年冬天,公孫卿在河南迎候神仙,說在缑氏城上看到了仙人足迹,還有個東西樣子象山雞一樣,往來于城上。
天子親自到缑氏城看了仙人足迹。
問公孫卿:“莫非你是仿效文成、五利嗎?”
公孫卿說:“仙人不是有求于皇帝,是皇帝求仙人。所以這事非得寬限時日,神就不會降臨。談論神仙事,好像是迂腐怪誕,然而積以年歲就能辦成。”
于是郡國各自清掃道路,修治宮殿、列觀、名山、神廟等,以等待皇帝到來。
這年春天,既已滅掉南越,皇上有位寵愛的官員李延年獻上一首優美的樂曲。
皇上稱善不止,命公卿商議說:“民間祠廟還有鼓舞樂曲,如今郊祭反而無樂,如何相稱。”
公卿說:“古時候祭祀天地都有樂,神祇才來享受祭祀。”
還有人說:“太帝命素女奏五十弦瑟,由于太過悲哀,太帝禁而不能止,所以把她的瑟分為兩半成二十五弦瑟。”
于是以南越為邊塞,開始用樂舞禱祭太一、後土,廣召歌兒,并從這時期開始制作二十五弦瑟和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