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冊封廣陵王的策文。
司馬遷評價說:古人曾講"愛一個人就希望他富有,親近一個人就希望他顯貴"。因此帝王劃分疆土建立諸侯國,分封同宗子弟,正是為了褒揚親親之情,理順骨肉關系,尊崇先祖基業,顯貴宗族分支,讓同姓宗親遍布天下。這樣國家才能強盛而王室得以安定。這種制度從古至今延續已久,并非有何特異之處,所以本不必特别論述。像燕王、齊王那些舊事,也不值得載入史冊。但此次冊立三位親王時,天子謙恭禮讓,群臣恪守道義,策命文書辭采斐然,實在值得鑒賞,因此将這三篇策文附錄在《史記·三王世家》中。
褚先生補充道:我因通曉經學得以擔任侍郎之職,素來喜讀太史公的列傳。在《三王世家》中太史公雖稱贊策文可觀,但尋遍全書終未能見到原文。我便私下向熟悉舊事的長者求取當年的封策文書,将這些珍貴文獻整理編錄傳世,使後人能夠領略聖明君主的治國深意。
(史家補述)
據記載:漢武帝在位期間,曾在同一天冊封三位皇子為王——一子封于齊地,一子封于廣陵,一子封于燕地。朝廷依據每位皇子的才能禀賦,結合封地的地理特性(剛硬或柔沃)、民風狀況(淳樸或浮華),分别制定策文予以訓誡。策文中鄭重告誡諸王:"世代作為漢室藩屏,守護封國治理百姓,豈能不心懷敬畏!諸王務必時刻警醒。"聖明君主的深謀遠慮,本就不是見識淺薄者所能領會,若非博學強識的君子亦難以透徹理解其中真意。就連策文的排列次序、段落銜接、竹簡長短的細微差别,都暗含深意,常人難以參透。現謹将诏書真迹與草拟文稿對照整理,謄錄如下,供後世研讀者自行體悟其中奧義并加以闡釋。